“萨尔马特”让俄罗斯核武库更有分量

青年参考  青年参考     2022-02-07      0

首页 > 军事

​​  俄罗斯核武库将迎来重大升级。据俄塔社报道,从2022年开始,俄火箭军将用“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逐步替换现役的“撒旦”导弹。“萨尔马特”导弹由马卡耶夫导弹中心研制,编号RS-28(北约代号SS-X-30)。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新型导弹的地面测试工作接近尾声,“足以保障俄罗斯国土安全30年至40年”。

  临危受命的“接棒人”

  2018年3月,俄总统普京高调推介“六大军工重器”,“萨尔马特”导弹名列首位。作为俄第五代洲际导弹,“萨尔马特”从开始研制就光环加身,总统、防长、火箭军司令及军工科研单位频繁披露项目进度。然而,新型导弹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9年,时任俄战略火箭军司令索洛夫佐夫宣布,计划于2016年列装“萨尔马特”,俄《2011至2020年武器装备规划》称2018年列装,到《2018至2027年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中就变成了2019年至2020年列装。由于多次“跳票”,一些人对“萨尔马特”是否能在2022年列装尚存疑虑。

  根据俄美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军控协议,俄罗斯核武库中目前有约4600枚实战型核弹头,另有7300枚弹头处于后备或待拆解状态,总计约1.2万枚。俄火箭军麾下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这些核弹头的重要运载工具,但它们的技术状态不尽如人意。

  俄罗斯目前批量部署的SS-18“撒旦”、SS-19“匕首”等洲际导弹大多属于超期服役,未来几年会逐步进入退役高峰期。其中,“撒旦”导弹生产于1988年至1992年,尽管俄穷尽技术手段为它们延寿,但以30年服役周期计算,最后一批“撒旦”只能坚持到2022年。“撒旦”被俄前防长伊万诺夫称为俄罗斯“战略力量的核心”,一旦大批退役,俄战略核力量的稳定性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受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RS-24“亚尔斯”等新型洲际导弹的研发和部署严重滞后于现役导弹老化速度。以高效费比为核心竞争力的“萨尔马特”在此时出场,颇有“临危受命”的色彩,是确保俄罗斯战略威慑延续性的关键“接棒人”。

  作战性能攻防兼备

  随着时间推移,“萨尔马特”的真面目已不是秘密。这款导弹沿用了液体火箭推进器,起飞重量约200吨,有效载荷10吨,射程1.7万公里。数据分析显示,“萨尔马特”的起飞重量是美国“民兵”-3的6倍,投掷的有效载荷是“民兵”-3的8倍,能携载多达10枚(重型)或15枚(轻型)可独立瞄准的分导式核弹头,也可搭配“先锋”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弹头,弹头在与导弹分离后分别沿着不同轨迹飞行,从多个目标中“先识别,再攻击”。正如罗戈津所说:“这款新型导弹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对世界上任何地方实施打击,一枚就可摧毁整个海岸。”

  “萨尔马特”采用隐身造型与低可探测性材料,缩短了导弹助推段,由此降低了被敌方雷达和卫星发现、跟踪并实施拦截的概率。强大的动力使其能够选择飞越南北极的弹道,甚至具备有限的轨道轰炸能力,可最大限度规避对方反导系统。“萨尔马特”还携带了诱饵,将真弹头与诱饵混在一起,让对方更难识别,提高了自身的突防概率。

  最让西方国家紧张的是“萨尔马特”携带的“先锋”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这种弹头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可耐受上千度的高温,抵抗激光武器的烧蚀。它装有弹翼和制导系统,兼顾弹道导弹的速度优势和巡航导弹的机动性优势,可提前察觉敌方拦截火力,及时改变飞行轨迹规避攻击。按照设计指标,“先锋”能在大气层顶端(约100公里高度)以最大37倍音速进行轨道机动,在稠密大气层内则以最大15倍音速、平均5至7倍音速进行气动机动。俄《消息报》分析认为,拦截1枚“先锋”弹头,对方平均要耗费50枚中段及末段反导拦截弹;从理论上说,当多枚携带“先锋”弹头的“萨尔马特”同时出击,敌防空和反导系统很可能顾此失彼。

  除了进攻手段犀利,“萨尔马特”导弹的生存性能也是一流的。它沿用了“撒旦”导弹的防护技术,部署于经过改进的地下发射井内,采用专用减震发射筒并加装了主动防御措施,即便敌方核武器在近距离爆炸(非直接命中),发射井井盖、弹体和电子设备也能正常工作。

  另据美《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消息,俄正在重启有“末日之手”之称的“周长”核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俄原战略火箭军司令叶辛强调,改进后的“周长”系统能在己方遭受首轮核打击后自动接管幸存的核导弹,自主决策,对敌人发动“末日打击”,“确保相互摧毁”。

  沿用成熟技术 突出效费比

  相比上一代导弹,“萨尔马特”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进行了相当程度的优化。导弹的射程、威力等并没有太大变化,载荷甚至略小于“撒旦”导弹,这表明其总体设计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有些西方媒体据此称“萨尔马特”为“撒旦二代”。

  这款新型导弹延续了苏联时期的传统,继续采用液体燃料推进。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液体火箭发动机单位重量燃料产生的推力更大,导弹射程远,投掷重量大。不过,液体火箭推进剂的腐蚀性和毒性一直是不小的隐患。历史上,液体弹道导弹多次发生推进剂腐蚀容器导致的事故,还有核潜艇因液体推进剂泄漏而导致艇毁人亡。液体推进剂还存在难以长期储存、发射前才能加注等缺点。

  有支持者认为,经过科研攻关,上述这些问题已大幅改善。比如,新型导弹采用耐储存液体燃料后,基本不影响长期战备值班。俄罗斯军工行业在液体燃料导弹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在研制新型固体战略导弹的同时,俄不会轻易放弃液体燃料导弹的传统优势。

  沿用“撒旦”导弹的部分技术,意味着“萨尔马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射井、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缓解资金压力,不失为合理的选择。截至2016年,俄保留了建造于冷战时期的46个“撒旦”地下发射井,继续改进或者研制“撒旦”导弹的继承者,让“老井装新弹”,效费比是相当诱人的。

  俄罗斯急于发展“萨尔马特”,也有提升自主军工能力,避免受制于人的考量。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库,但很多导弹的上游供应链位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撒旦”导弹就是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研制的,日常保养和升级需要乌克兰方面协助。随着俄乌关系恶化,导弹维护或将面临巨大困难。反观“萨尔马特”,它的零部件均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摆脱了相关技术、零件及后续维护工作的对外依赖,有助于增强俄国防工业的独立自主性。

  为俄争取10年战略优势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东欧和亚太加快部署反导系统,从各个方向对俄罗斯实施战略挤压。俄罗斯发展强大的核威慑力量,旨在宣示自身有能力对任何来犯之敌实施毁灭性打击,警告对手不要侵犯俄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俄重视战略核力量,另一个原因是该国缺乏足够的国防经费,无法在常规武器领域与欧美全面竞争,只能采取“以核制常”战略,在战略核领域保持领先,以“非对称”力量制衡北约常规力量。

  在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结构中,陆基战略核力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堪称俄核武库的中坚。就陆基核力量这部分而言,俄火箭军的战备能力高于美国,但近年来出现了装备老化、性能退坡和对外依赖等问题。可以说,“萨尔马特”经过长期研发最终服役,最大价值在于补强俄陆基核武库近年来暴露出的短板,确保战略威慑力总体水平稳定。

  作为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之一,“萨尔马特”一旦正式列装,美国现役海基和陆基反导系统将面临极大挑战。考虑到美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2029年前后才能投入使用,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凭借“萨尔马特”,有望在美俄对峙加剧的背景下获得大概10年的优势期,这对俄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