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报道挺多,但是依然有很多网友...

  • 黑鱼周cnWATERS
  • 2025-04-28 22:45:59
虽然报道挺多,但是依然有很多网友对我们发生意外的这次“洞潜”存在误解。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洞穴潜水”的概念,顺便澄清一下,我们虽然因为对环境缺乏足够了解和警觉导致了意外发生,绝对没有主动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去探索计划外的密闭空间水域。

先普及一下洞穴潜水中,Cenote, Cavern, Cave之间的区别:
Cenote,是塌陷的石灰岩溶洞,顶部开放,有大的开放水域,抬头可以看见天光;
Cavern,是已经进入了顶部封闭的洞穴,但回头可以看见天光(有时候很微弱,必须关闭电筒才能看见,但是可以为你指引方向,回到洞口从而回到开放水域)。
⚠️Cave,则处于完全封闭的黑暗空间,无法直
接通过上升回到空气中。

以全球最知名的洞穴潜水圣地墨西哥举例,休闲潜水员可以进行半洞潜,潜的就是Cenote和Cavern,当地要求OW持证便可以下。一般说来,潜导会先带潜水员进行Cenote潜水,潜水员中性表现好的话,再带去Cavern,至于Cave,是必须拿了Cave潜水证才被允许进入的。

此次潜水,我们的计划是在洞厅入口的Cenote区域以及顶部被岩石覆盖,但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Cavern进行水下拍摄。当时有考虑过环境比较陌生,为了防止不小心进入密闭空间,我们是邀请了专业的洞穴潜水员前来寻找地下河出水的通道的。遗憾的是,空间太大了,洞穴潜水员搜索的范围可能不够,没有找到这个通道,而我个人又对岩溶地质学缺乏了解,武断的认为通道在洞穴底部深处,或者水流是从人无法进入的小缝隙渗出的,在洞厅潜水不会进入封闭空间。结果在回程途中,丢失引导绳的情况下,误入了封闭洞道,引发了此次事故。

还有一个网友关心的问题是小周为什么要在此次潜水中超过他的允许深度极限(18m),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小周在整个自主潜水过程中都没有超过18m,甚至在我处于底部拍摄时,他都更谨慎的处于我的后上方跟随,生怕下的太深,当然有个重要原因是他携带的运动相机没有潜水壳,也不允许下到超过18m的深度。在寻找气室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在洞穴顶部摸索,没有下到深水。

但是在出洞时,由于救援潜水员基于保证自身安全的需求,选择从底部能见度高,适合布设引导绳的环境进入封闭空间搜寻,路线经过了28米左右的深度,才导致小周在顺着这条路线出洞的时候被迫进入他在休闲潜水中不被允许下潜的深度。

至于有还有网友问为什么不能布设一条更浅的路线送小周出去,这个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几乎不可能成功。把我带出去时,因为我携带着很大的相机,而救援人员布设的路线需要经过两个非常狭窄的缝隙,他们曾经尝试过找寻更简单的路径,像我进入气室一样通过开阔空间(我在那次潜水中,完全没有通过狭窄的空间,只是在能见度丧失之后下潜到深处寻找能见度,并试图往我认为的洞厅方向游去,在气体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垂直向上的紧急上升,后进入了气室)把我送出去,然而水下环境太复杂了,努力以失败告终,我最后还是只能通过他们进入的路线出洞,途中差点卡在其中一个缝隙位置发生险情。

最后就是复盘了整个事件后,我们认为以下措施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今后水下作业的安全,也希望网友们献计献策,提供更好的建议:
1. 学习专业的洞穴潜水技术,提高潜水技能,最大限度保障洞穴水域的水下作业安全。
2. 做好潜水计划,告知整个团队完整的潜水计划,万一出现计划外变动,保障团队可以及时进行支援甚至救援。
3. 对于陌生的洞穴水域环境,哪怕是半洞穴环境,也要携带或跟随引导绳作业,作业过程避免脱离引导绳。
4. 在半洞穴水域水面安排支援人员船只,在船只底部设置大功率的潜水照明灯,若发生意外脱离引导绳的情况,可以很快判断正确方向回到水面。(这是韩颋教导我过的方法,很遗憾我这次托大了,没有做这项准备)。
5. 照明设备和其他维生设备都要做好备份,保障安全。
6. 和专业的地质、气象学者保持沟通交流,以增加对风险点的评估和判断能力。
虽然报道挺多,但是依然有很多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