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

  • Zack西西爸
  • 2025-05-08 13:50:59
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

在熟悉了身体的构造以后,我购买了下面这些书。其实,看这些书的书评,我们会发现翻译上有点争议,但我觉得这种影响对于好学的人来说问题不大。反正我们还需要读更多的书来交叉验证。不过,这些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大家读这些书的时候,会处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行的状态(上过课的同学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哈)。不要硬背、硬记,而是要在用到某个动作时,照着实践一下——不要光靠脑子记图片和文字,同时让身体也跟着“操作”一遍。而且,结合我们之前的解剖学知识,体会每个动作是身体的哪些部分在用力。

这个阶段,切记:不要盲目上大重量,而是努力把动作做对。我最早的时候,就是反复用木棍或空杆,琢磨每一个动作。记住,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练习神经的控制力。各个关节的位置、运动轨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身体能听话地跟着动。这是为以后上重量时不受伤打基础。

最后两本书,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最好是先预习一下,然后跟着教练练习的时候,拿书上的内容和教练多交流。PS:这里要强调一下,找一个至少有运动相关本科背景的教练,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自学也不是不行,但新手一下子吸收这么多知识,可能会消化不良。这些知识会帮助你理解如何估算最大举起重量、最大心率,并基于此设定次数、组数、重量、训练分化以及动作选择……

另外,现在各种软件也很发达,有很多训练App能直观地提供各种运动的动画演示,也可以直接看。但是,我要对新手强调的是:

最好找教练!
最好找教练!
最好找教练!

因为新手做错动作太常见了。随便一个动作,哪怕再简单,新手做错的概率也无限接近100%。即便我读了这么多书,看了很多遍视频,还拍视频自我矫正动作,后来找教练训练时,仍然发现有很多细节遗漏或理解错误。

我经常在健身房里看到有人对着视频做严重变形的动作。这样不仅训练效果差,还容易越练越伤。

所以,读这些书其实是帮我们打好知识基础,更好地理解训练,有能力识别认真专业的好教练,并更高效地投入训练。
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继续聊聊关于健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