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公摊面积真的是李嘉诚发明的吗?

  • 大公文匯網
  • 2022-08-23 04:03:06
【转:公摊面积真的是李嘉诚发明的吗?】公摊面积是否能取消 根据公开市场的资料显示,第一个采用公摊面积销售的地产项目是1954年霍英东的香港香槟大厦,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刚刚崛起的时候,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然而建的房子虽然多了,但是买的人却不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当时香港的卖房模式是一栋一栋的楼去卖,然而对于普通香港居民来说,谁能买的起一栋房子呢?

这个时候香槟大厦的销售就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模式,把原先房子的卖房模式改一下,改成一层层卖甚至一户户卖,这种一户户卖的方式瞬间降低了房地产的买房门槛,又恰逢香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于是买房者络绎不绝。

然而,问题还是来了,因为开发商不可能造房子只有居住的那么一套套房子,房子之间还有很多的面积,有电梯面积,有过道面积,还有花园、门卫等等面积。这些都是成本,如果把它作为隐藏成本加到房价里面,虽然可以这么操作必然会让房子的单价上升,大家一看房价贵了肯定不买。于是开发商想了一个好主意,这就是公摊面积,本来户内只有60平米的房子,一加公摊面积就变成了80平米甚至更多。这样,每平米的单价就下来了。于是香槟大厦采用了订立“公共契约”的方式。要求每位业主按契约对公共部分承担一部分责任和费用,公共部分就这样分摊到了每位业主身上,“公摊面积”的雏形诞生。

1958年李嘉诚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时候,面对着同样的销售难题,他果断采用了香槟大厦分户销售的方式,后来随着长江实业地产在香港的发展壮大,这种分户销售通过订立公共契约,也就是公摊面积的模式开始在香港普及。进入80年代,市场的垄断格局已非常凸显,以长实地产(HK:1113)、新鸿基地产 (HK:0016)、新世界中国地产、恒基兆业地产为首的十大地产集团的股票市值占地产建筑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七成,当时香港开发房地产的80%都是由这些公司来完成的,而长实地产无疑也就成为了当时推动公摊面积模式在香港普及的先行官。

可以说,虽然公摊面积不是李嘉诚发明的,但是正是因为李嘉诚广泛采用公摊面积,为公摊面积的普及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各地开始探索在福利分房之外其他的房地产供应模式,于是才慢慢形成了商品房这个制度。根据瞭望智库的数据显示,1987年深圳从香港引进了土地招拍挂这个模式;1994年从香港引进楼花形成内地的房屋预售制度。

在公众质疑之下,2013年1月1日公摊面积时代在香港正式终结。发明公摊面积的香港已经取消了公摊面积
转:公摊面积真的是李嘉诚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