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地方增加保障对象住房面积

  • 信号与噪声
  • 2024-10-22 02:30:27
简要解读一下住建部的发布会:
重在兜底,而非刺激;强调健康,则意味着强刺激预期落空。

1、住建部发言的主要内容:

1)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白名单项目贷款增加至4万亿;
3)取消限售、限购、限价及普通&非普通住宅标准;
4)降首付、降存量利率、降换新税赋;
5)专项债收存量商品房,地方自主决定;企业收存量土地,再贷款必要支持

2、内容点评:

1)政策并不令人“意外”,力度上没有超预期,或者说是对前期已经在推进工作的一个总结,而不是新的增量变化。

2)城中村改造和危房改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消费刺激拉动,但非常有限且不可持续以及无关大局核心。

3)白名单审批通过4万亿,已经审批通过了2.23万亿,意在强化对于没有完工项目的信贷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审批通过不一定是贷款落地。关键在于,对于此类项目贷款,商业银行的风险收益并不匹配。另外一个隐含的问题是,本就供给过剩的状态下,这无疑只是起到了兜底作用,避免房地产公司因为银行贷款问题,而引发金融风险,这是无奈之举,或者说不得不这样做。

4)四降,本质上是让居民加杠杆,问题是意愿和能力都跟不上,城中村带来的消费增量,还不如全民直接发钱。

5)地方自主决定专项债收购土地、存量房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一个是收储价格怎么定,收益平衡问题;第二个是专项债本身的发行难度问题,另外地方政府对此的意愿依然要打大大的问号,尤其是在财政收入急剧缩水的背景下。

6)供给严重过剩、收入和预期双降,人口趋势性下降;叠加美国降息幅度的不确定。央行加杠杆面临的空间正在缩小以及更大的不确定性。从发布会能看出来,对使用货币化杠杆手段的空间基本都是模糊的。

7)普遍期待的并不是支持烂尾楼完工,而是已经建成的商品房如何消化,这点上住建部似乎有意划过去。

8)这仍然是一个待办清单,在过去类似政策执行上的不利并不会给市场强大的预期。落地细节不明的情况下,反而会打击信心以及增强不确定性。

9)当前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并不明显,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实并没有意识到由于预期和收入实质性变差,下行螺旋已经形成,去看看法拍房市场就知道情况的严峻性,添油战术只能火上浇油。

10)房地产直接反应的是对未来的信心,救地产就是救信心。救信心需要力大势沉,一根阳线不行就再来几根。而不是健康的小碎步,对于ICU的不健康体质,用小米粥去养,那只能期盼奇迹发生了。

11)救房地产≠救房价。房价泡沫还是大。救房地产的根本还是托底、排雷、盘活

要求地方增加保障对象住房面积
要求地方增加保障对象住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