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蒙城县立仓镇杨庄村:小红薯“蹚”出产业路
亳州晚报
2022-01-25
0
首页
>
三农
【蒙城县立仓镇杨庄村:小红薯“蹚”出产业路】
新春走基层
红薯是常见的农作物,但在蒙城县立仓镇杨庄村,红薯却变成红薯粉,制作成一根根粉丝,成了村民致富“金丝线”,“蹚”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杨庄村是如何点“薯”成金,把小小的红薯变成强村富民“金果子”的呢?近日,小亳走进杨庄村乡村振兴示范园,一探究竟。
红薯种植促增收
1月20日,杨庄村乡村振兴示范园粉丝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水汽缭绕,村民李贵福正在控制机器搅拌红薯粉,变成软硬适宜的红薯面,再经过出条、开水滚煮、凉水降温,一条条粉丝就制作出来了。
“制作粉丝是个技术活,其中把红薯粉变成红薯面很关键。如果面太软,就不能凝结成粉丝。如果面太硬,就下不去变成粉丝,而且口感差。”李贵福笑着说,像他这样的老师傅,工资都是按天结算的,一天300块钱。
杨庄村今年种了210亩红薯,全部用来制作粉丝,已经销售了2万多斤,收入20多万元,预计还能再销售十几万元。“平均算下来,每亩红薯收入2000元左右。这还是林下套种的红薯,如果非套种的红薯,亩均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杨庄村党总支书记马梅介绍。
今年,杨庄村计划种植红薯500亩以上,全部是非套种红薯。“2020年,我们首次试种十几亩红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四万元。2021年,红薯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十多万元。”马梅说,红薯种植加工效益稳定,给了他们发展壮大红薯产业的信心。
红薯综合效益高
杨庄村规模种植红薯,发展红薯产业,是件很偶然的事情。立仓镇农综站站长陈超介绍,当地土质黏重、气候温和,适宜红薯生长。尽管先天条件好,但过去村民种植红薯分散,总体规模小,缺少优良品种,难以形成产业。
近年来,在政府林业种植补贴政策的鼓励下,杨庄村有不少村民栽种了林木。树木要生长几年才能销售,马梅认为可以发展林下经济,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遏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肥力。
说干就干,2020年,杨庄村以集体经济名义,承包了十几亩林地,种植新品种“商薯19”。马梅说,这种红薯产量高,可以直接生吃,又脆又甜,也可以深加工制成粉丝。
杨庄村通过发展红薯规模种植,带动土地流转、务工,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解决了十余名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工钱一天80至300元不等。“在家门口打工,活不累又能照顾家庭,工资还不低,这份工作让我很知足。”正在晾晒刚刚出锅粉丝的脱贫户杨金海说。
红薯收获后,红薯秧也有大用途,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晒干后牛羊特别喜欢吃。杨二毛是村里的养羊专业户,栏里有20多只羊。他高兴地说,村里将红薯秧免费送给他喂羊,仅此一项就能节约一大笔饲料钱。
深加工做大产业
从红薯规模种植到粉丝加工生产,对杨庄村来说,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2020年,杨庄村试种的“商薯19”喜获丰收,但收购商趁机压价,十几亩红薯仅出价一万多块钱。马梅心有不甘,决定找人把红薯加工成粉丝,最终卖了5万块钱,收入翻了好几倍。
见到红薯深加工的好处后,2021年,杨庄村利用“培强扶优”村扶持项目资金30万元购买了粉丝加工设备,又利用废弃村小教室建设生产车间和冷库,最终建成了粉丝加工厂。“我们不仅加工村集体种植的红薯,还为村民代加工红薯,帮助村民增收。”马梅说。
杨庄村已经将红薯种植和加工确立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通过“村集体+脱贫户+深加工”模式,由村集体联合创办红薯生产、加工企业,吸纳脱贫户带资入股,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把红薯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下一步,杨庄村将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园带动,做大做强红薯产业,打好“那年乡下”粉丝品牌,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提升红薯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采访过程中,马梅接到多个求购粉丝的电话。“通过发展红薯种植,让红薯产业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让红薯成为强村富民的‘金疙瘩’,让粉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丝丝’。”马梅表示。By马文照 戴树林 李鹏 郭冰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Z34 卷边 角堇 颜色略深的紫色...
下一篇
国家发改委:支持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