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徐进和他的北白岩村
- 北京农业
- 2022-06-21 19:21:31
三农人物【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徐进和他的北白岩村】2021年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青年干部徐进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从上班的第二天,他就来到了大兴区青云店镇大东高科种植中心,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蹲点实习。随后,他又在2011年和2019年分别前往怀柔区庙城镇孙史山村和密云区不老屯镇开展驻点工作,这些地方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21年4月,他响应号召,又来到了密云区溪翁庄镇北白岩村,踏上了第四次驻点工作的新征程。北白岩村是全市590个纳入扶持范围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一年来他从“三农”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北白岩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涉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产业帮扶,积极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并通过技术工作的开展促进当地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为巩固“脱低”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01用功——深入开展调研、精确把脉问诊、找准工作发力点
来到北白岩村的第一天,徐进就来到了村委会和老乡家,开始了系统全面的调研工作,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
北白岩村始于明代,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民俗旅游和农业为全村两大支柱产业。民俗旅游方面,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将新鲜肥美的水库鱼资源作为基本增收点,打造了特色民俗产业。农业方面,该村共有耕地3108亩,其中粮食生产面积2908亩,占93.6%,蔬菜生产面积200亩,主要以设施生产为主。
在调研中,徐进发现该村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5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专业背景,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2用力——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帮扶、振兴集体经济
北白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该村主要的合作社,经营着全村200多亩菜田,他结合业务特长,深入生产一线,悉心指导,使合作社焕然一新。
针对夏季缺少耐高温菠菜品种的问题,引进了“雅加达菠菜”和“超级抗热王菠菜”2个品种,示范生产10亩。针对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品种的问题,引进核桃纹白菜和心里美萝卜2个老口味蔬菜品种,生产示范5亩,引进“农科玉368”甜糯玉米,生产示范2亩,丰富了种植品种。
从2021年4月起,他全程指导设施及露地有机蔬菜生产,包括整地施肥、精量播种、出苗后管理等,并针对有机叶菜生产茬口安排不合理等情况,制定全年生产品种和茬口安排,使合作社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针对北白岩合作社生产管理流程和特点,他还牵线并与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和北京市密云区绿色食品办办公室沟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针对园区提出的美化景观的需求,他引进观赏向日葵品种“欢乐火炮竹”、“活力”和“LD1003”,6月初进行播种,盛花期效果良好,达到观赏预期,美化了园区环境。
03用心——宣贯农业政策、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让村民更好的了解各项惠农政策,让大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工作之余,他在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特别是针对菜农关心的菜田补贴问题,讲解了《2020年北京市菜田补贴实施办法》,就菜田补贴新政策,对补贴范围,补贴标准,补贴对象,补贴流程等进行详细讲解,使本地蔬菜种植者了解并享受了补贴政策。
针对“大棚房”和设施用地等问题,向园区生产管理人员解读《北京市设施农业用地导则》,对生产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并提醒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04用情——协助村务治理、解决实际问题、建设美丽乡村
在驻村工作中,他努力学做“农村人”、学说“农村话”、学办“农村事”,积极投身所在村村务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融入农村生活,解决农村实际问题。
夏季汛期到来时,他随村两委班子开展汛期村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通过对在建房屋、村庄道路、漫水桥和漫水路、河道等场所的排查,发现了安全风险隐患10处,并敦促村民逐一解决,保障了汛期安全。
在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工作中,他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通过检查,主街巷主路面清理的的比较彻底,村民家门前乱堆乱放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另外也发现了“四大堆”问题整治还不够彻底等问题3个,并督促整改,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驻村心语:一年的驻村工作已经结束,这一年他收获满满。在工作中他不仅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技推广人员到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而且搭建了多方合作的平台,与区、镇、村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好农业产业,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全体农业人的使命,他也必将不辱使命,砥砺奋进。
2021年4月,他响应号召,又来到了密云区溪翁庄镇北白岩村,踏上了第四次驻点工作的新征程。北白岩村是全市590个纳入扶持范围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一年来他从“三农”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北白岩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涉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产业帮扶,积极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并通过技术工作的开展促进当地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为巩固“脱低”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01用功——深入开展调研、精确把脉问诊、找准工作发力点
来到北白岩村的第一天,徐进就来到了村委会和老乡家,开始了系统全面的调研工作,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
北白岩村始于明代,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民俗旅游和农业为全村两大支柱产业。民俗旅游方面,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将新鲜肥美的水库鱼资源作为基本增收点,打造了特色民俗产业。农业方面,该村共有耕地3108亩,其中粮食生产面积2908亩,占93.6%,蔬菜生产面积200亩,主要以设施生产为主。
在调研中,徐进发现该村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5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专业背景,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2用力——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帮扶、振兴集体经济
北白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该村主要的合作社,经营着全村200多亩菜田,他结合业务特长,深入生产一线,悉心指导,使合作社焕然一新。
针对夏季缺少耐高温菠菜品种的问题,引进了“雅加达菠菜”和“超级抗热王菠菜”2个品种,示范生产10亩。针对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品种的问题,引进核桃纹白菜和心里美萝卜2个老口味蔬菜品种,生产示范5亩,引进“农科玉368”甜糯玉米,生产示范2亩,丰富了种植品种。
从2021年4月起,他全程指导设施及露地有机蔬菜生产,包括整地施肥、精量播种、出苗后管理等,并针对有机叶菜生产茬口安排不合理等情况,制定全年生产品种和茬口安排,使合作社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针对北白岩合作社生产管理流程和特点,他还牵线并与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和北京市密云区绿色食品办办公室沟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针对园区提出的美化景观的需求,他引进观赏向日葵品种“欢乐火炮竹”、“活力”和“LD1003”,6月初进行播种,盛花期效果良好,达到观赏预期,美化了园区环境。
03用心——宣贯农业政策、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让村民更好的了解各项惠农政策,让大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工作之余,他在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特别是针对菜农关心的菜田补贴问题,讲解了《2020年北京市菜田补贴实施办法》,就菜田补贴新政策,对补贴范围,补贴标准,补贴对象,补贴流程等进行详细讲解,使本地蔬菜种植者了解并享受了补贴政策。
针对“大棚房”和设施用地等问题,向园区生产管理人员解读《北京市设施农业用地导则》,对生产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并提醒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04用情——协助村务治理、解决实际问题、建设美丽乡村
在驻村工作中,他努力学做“农村人”、学说“农村话”、学办“农村事”,积极投身所在村村务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融入农村生活,解决农村实际问题。
夏季汛期到来时,他随村两委班子开展汛期村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通过对在建房屋、村庄道路、漫水桥和漫水路、河道等场所的排查,发现了安全风险隐患10处,并敦促村民逐一解决,保障了汛期安全。
在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工作中,他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通过检查,主街巷主路面清理的的比较彻底,村民家门前乱堆乱放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另外也发现了“四大堆”问题整治还不够彻底等问题3个,并督促整改,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驻村心语:一年的驻村工作已经结束,这一年他收获满满。在工作中他不仅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技推广人员到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而且搭建了多方合作的平台,与区、镇、村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好农业产业,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全体农业人的使命,他也必将不辱使命,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