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安顺伟和他的尖岩村

  • 北京农业
  • 2022-07-05 05:36:17
三农人物【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安顺伟和他的尖岩村】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青年干部安顺伟驻点的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为水库移民村,1958年为修建密云水库,搬迁现址建立新村,属于经济薄弱村。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这是他驻村后不断思考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在驻村工作的一年里,他从农民需求出发,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以设施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开展驻点工作,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01深入调研,找准工作方向
尖岩村位于密云区溪翁庄镇西侧,村庄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0.3亩,山场1500亩,现有村民457户,991口人。为增加村民收入,大力发展精品种植,建设了60亩农业生产园区,包含15栋日光温室,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方式,主要用于生产“原味2号”高品质番茄。
他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园区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日光温室内灌溉施肥设施存在“跑冒滴漏”和灌水器堵塞问题,降低了灌溉均匀度,影响番茄生长和产量。温室外部棚档采用沟畦灌,水肥浪费严重;二是园区技术人员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遇到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三是种植作物单一,一年只种植一大茬越冬番茄,温室闲置时间长;四是园区农产品没有绿色认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农民要增收,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他根据调研结果,结合自身技术专业优势,决定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入手,开展帮扶工作。
02多措并举,助力产业全面发展
进行灌溉施肥设施改造提升,完善技术实施条件。他帮助园区对日光温室的滴灌施肥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包括更换滴灌带、球阀、安装过滤器和施肥器等,解决了温室内原有滴灌带堵塞、跑冒滴漏等问题,提高了灌溉均匀度,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棚档之间的露地主要种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为其安装微喷带,减少灌溉用水量。对技术人员细心培训了使用和维护方法,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提高应用效果。
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他根据种植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指导工人进行合理灌溉施肥,减少水肥用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对接栽培和植保等相关领域专家,及时解决生产中栽培和病虫害防治问题20余个。
引进葡萄、蔬菜套种模式,为增收奠定基础。该园区只种植越冬茬的番茄,9月上中旬定植,来年5月初拉秧,其余时间空闲,造成资源浪费。根据种植特点和温室环境,他为其引进葡萄、番茄套种模式,同村书记一同前往昌平区马池口镇丈头村种子管理站基地,实地观摩学习套种模式(该基地主要为葡萄、草莓套种)。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气候特点,选定了“阳光玫瑰”、“金手指”和“碧香”葡萄作为主栽品种,并为其联系了种苗500棵,目前葡萄长势良好。
助力申请绿色产品认证,提高产品竞争力。该基地主要种植高品质番茄“原味2号”,产品品质好,好产品要有好的价格,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是有效支撑。为其联系了密云区优质农产品服务站,协助园区申报绿色产品认证。
及时解决突发问题,降低园区经济损失。今年2月底,由于温室管理工人操作失误,导致部分棚室盛果期番茄冻害严重,经现场查看番茄植株无法恢复生长,为降低园区经济损失,建议园区负责人立即将番茄拉秧,补种一茬小西瓜。为其联系购买种苗,并邀请单位相关栽培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亩地实现销售收入4万多元,有效降低了损失。
03驻村心语
安顺伟说,一年的驻村工作既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既有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的失落,也有茄果丰收时的喜悦。每当看到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看到农民脸上露出的笑容,他的心里就特别幸福,哪怕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虽然驻村工作暂告一个段落,但是产业帮扶工作不能结束,征程仍将继续。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技术支撑,促进园区发展、村民增收。
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安顺伟和他的尖岩村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安顺伟和他的尖岩村接地气,驻村青年汗洒京郊大地:安顺伟和他的尖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