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陕州区农场“黑白金”助力乡村振兴
- 三门峡发布
- 2022-07-06 10:37:21
【三门峡陕州区农场“黑白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看崤函 乡村振兴看河南
三门峡市陕州区的菜园乡下庄村,塬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务工村民正在忙碌着采摘食用菌料袋上长出的白玉木耳。
“这是我们通过去年试种成功后,今年生产的第一批白玉木耳。”该农场的主人张银安顺介绍,这种新品种叫“白玉木耳”,是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代替黑木耳的高端食用菌,也是三门峡市区唯一一家种植的。
陕州区陕塬康食用菌家庭农场,总投资60余万元,租借土地20亩,有铲车、装袋机、开孔机、锅炉等生产机械十余台,灭菌设施可以满足日生产一万袋木耳生产需求;还有发菌棚1个,100立方冷库两个,可满足30万袋木耳发菌需要。
同时,该农场有完善的自动喷水设施、晾晒设施。目前,每袋产量达到一两,每亩可达1000斤,正常收购价30元左右,每亩收入3万元,除去初期投资和人工费,经济效益每亩达到1万多元。另外,可带动周边村民和脱贫户20余人就近务工。
“这个产业技术性非常强,最怕高温了,稍不注意,这些木耳就会被炕死了。”张银安指着大棚微型喷水器说,“这个木耳种植技术主要靠陕州区中专农学专业老师张占卫指导。”
木耳产业发展的主要原料与香菇一样,是用淘汰的果树和修剪下来的树枝进行粉碎,经过高温杀菌后装袋。同时,还添加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作为辅料。然后,用过的废料可以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使用。另外,木耳全部以干制品出售,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不受市场影响。
“目前农场木耳直供中国农业大学家属区,一年可销售2000斤。种植白玉木耳,一亩地投资14000元,可产1000多斤干品,收购价可收入40000元,零售价可收入60000元,收益更高。”张银安说,下一步将扩建发菌棚,增加生产规模,流转30亩土地用于栽培生产,带动下庄村淘汰果树的果农种植木耳20万袋,助力陕州区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肖 伟 昝运峡 张 珩
乡村振兴看崤函 乡村振兴看河南
三门峡市陕州区的菜园乡下庄村,塬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务工村民正在忙碌着采摘食用菌料袋上长出的白玉木耳。
“这是我们通过去年试种成功后,今年生产的第一批白玉木耳。”该农场的主人张银安顺介绍,这种新品种叫“白玉木耳”,是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代替黑木耳的高端食用菌,也是三门峡市区唯一一家种植的。
陕州区陕塬康食用菌家庭农场,总投资60余万元,租借土地20亩,有铲车、装袋机、开孔机、锅炉等生产机械十余台,灭菌设施可以满足日生产一万袋木耳生产需求;还有发菌棚1个,100立方冷库两个,可满足30万袋木耳发菌需要。
同时,该农场有完善的自动喷水设施、晾晒设施。目前,每袋产量达到一两,每亩可达1000斤,正常收购价30元左右,每亩收入3万元,除去初期投资和人工费,经济效益每亩达到1万多元。另外,可带动周边村民和脱贫户20余人就近务工。
“这个产业技术性非常强,最怕高温了,稍不注意,这些木耳就会被炕死了。”张银安指着大棚微型喷水器说,“这个木耳种植技术主要靠陕州区中专农学专业老师张占卫指导。”
木耳产业发展的主要原料与香菇一样,是用淘汰的果树和修剪下来的树枝进行粉碎,经过高温杀菌后装袋。同时,还添加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作为辅料。然后,用过的废料可以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使用。另外,木耳全部以干制品出售,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不受市场影响。
“目前农场木耳直供中国农业大学家属区,一年可销售2000斤。种植白玉木耳,一亩地投资14000元,可产1000多斤干品,收购价可收入40000元,零售价可收入60000元,收益更高。”张银安说,下一步将扩建发菌棚,增加生产规模,流转30亩土地用于栽培生产,带动下庄村淘汰果树的果农种植木耳20万袋,助力陕州区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肖 伟 昝运峡 张 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