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湾村让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

  • 商丘日报
  • 2022-07-07 19:32:27
商丘日报 【滕湾村让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俺种的荠菜成熟后交给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按斤给俺结算,从来不差俺钱。俺这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6月27日,虞城县田庙乡滕湾村村民刘爱军高兴地说。

  一直以来,在农村,农业生产一直保留着“分散型、碎片化、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方式,麦变成面,玉米变成面或饲料。这种方式不光浪费人力物力,也制约着乡村产业的发展。而在虞城县田庙乡滕湾村,企业通过培植农产品加工业,带动村农业产业发展,让乡村产业由“分散型、碎片化、粗放式”变成“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这种以企带村的结合模式,有效地把农户组织到产业链上,从而让村产业发展后劲充足,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平台。

  让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以企带村的主抓手

  “我们建起了冷库和甜玉米、荠菜的生产线。村民种的甜玉米、荠菜等,只要产品合格,我们照单全收。”6月20日,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荠菜生产车间负责人董小爱说。

  近年来,为打造以企带村模式,立足产业上企业,通过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上台阶。田庙乡以农业立乡,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与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好产业对接。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前期在滕湾村建有蔬菜大棚50余个,流转土地3500余亩。但由于蔬菜种植较为零散、规模小、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研究后认为,要想振兴产业,必须走集优化、规模化、市场化之路,必须上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2019年、2020年,该乡先后为该公司扶持产业资金2517万元,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目前,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周边土地1万余亩,托管土地经营1.8万亩,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种植规模扩大至270个,建成了蔬菜加工厂、智能化中央厨房,并打造成为集研产销一体化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全乡13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

  以企带村的同时,滕湾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大变化。近年来,村里修缮了村内道路6条3.7公里,产业路5条3.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100%;建成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水冲式公厕各1处;铺设路灯86盏,亮灯率100%;小型垃圾焚烧站1处,日均处理垃圾50吨;村内配有公益岗8名,垃圾桶80个,小型转运车2辆,抽污车1辆;铺设村内污水管网1760米;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6.2%;房屋安全达标率100%;村内绿化率48%,人均绿地面积7.1平方米;疏通沟渠1.2千米,整治坑塘8处,完成“五美庭院”创建320户。

  让群众成为产业链上的主链条

  “俺租赁了懂菜农业的两个塑料大棚,种植羊肚菌。现在,俺的羊肚菌已卖到了江浙沪一带。来俺这打工的村民也有10几个。”在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生产基地,承包户刘新生高兴地说。

  为带动更多人实现增收,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流转过来的土地上又建起了40余亩塑料大棚,承包给村民中的能人经营。同时,滕湾村持续探索完善“将贫困人口的土地托管给能人”模式,即“土地+合作社(能人)+扶贫政策+市场”,采取租赁、承包式托管模式,将土地、到户增收项目建设的农业设施托管给公司,让群众成为产业链上的主链条。

  今年28岁的董博文毕业于一所职业学院的食用菌专业,3年前回到家乡,加入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滕湾基地,为50余个大棚提供技术服务。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除了每年从公司拿到每亩1000元的地租,还能拿到工资,双份收获让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滕湾村释放了致富新动能。在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一些村民选择了自主创业的致富模式,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如村民韩进玉与其他两户村民一起承包了近百亩土地,种植药材、大蒜、甜玉米等;村民许钦富通过种植药材走上致富之路;村民董玉文参与到特色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中,实现了收入翻番。

  让农民增收作为产业倍增的落脚点

  “俺现在一年光工资就能收入近4万元了。”滕湾村村民董会认高兴地说。

  董会认原来从事传统种植,年收入1万多元,后来参与到了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特色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中。随着技能的提升,目前已走上管理岗位,管理几个大棚,年工资3.6万元。

  目前,滕湾村共有470户2310人,有的群众参与到产前种植业上,有的群众参与到产品加工中,有的群众参与到企业产品销售中,80%以上的村民加入到产业链中来,村民增收成为产业倍增的落脚点。

  滕湾村以企带村的成功打造,坚定了乡党委政府的信心。村里通过复制推广,又相继打造了石庄村特色蛋鸭、肉牛养殖示范园和刘杨庄村万亩果品加工示范园,形成了互联互通、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东蔬西果北养殖”发展格局。目前,村里3000多人活跃在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的产业链条上,人均年增收1.8万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倍增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田庙乡的刘杨庄是远近闻名的万亩梨园所在地。近年来,该村通过与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盛产梨、油桃、杏等无公害新鲜水果。这些水果一部分通过中央厨房输送到学生的营养餐桌上,一部分通过加工仓储物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每亩地实现增收2万多元。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图:今年滕湾村油桃大丰收,正在装车销往外地。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摄
滕湾村让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