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木岗镇“藏粮于民”端牢“饭碗”
- 六盘水日报
- 2022-07-13 02:42:15
六盘水发布六盘水乡村振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木岗镇“藏粮于民”端牢“饭碗”】“看,那就是我们村种粮大户张仕明种的玉米!”盛夏时节,顺着六枝特区木岗镇戛陇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左鹏的手指方向,路坎下,一大片栽种整齐的玉米叶片油亮肥大、植株粗壮有力,甚是喜人。
“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确实不一样!”大家赞叹!
在六盘水,木岗镇的农业生产条件一直让人“眼热”,拥有全市少有的宽达500亩的大坝。但因传统农业见效慢、收益低、风险大,不少农民或外出务工、或经营小本生意,都离开了土地,很多良田好土荒废。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党政同责抓好粮食安全,“必须端稳自己的饭碗”;“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句句紧迫,声声重击!
怎么既落实粮食安全的要求,又不影响农民增收,真正接续好乡村振兴,木岗镇多方调研。虽然,多年来很多人离开了土地,但还有一部分人依然坚守,他们利用木岗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种蔬菜、种错季作物,精于钻研,收入不少!
“就要把这群人用起来,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藏粮于民!”木岗人看到了新机。今年50岁的张仕明就是这样一个爱农业懂农业的人。他一直在家务农,而且爱农业、喜钻研,“只要看到地里长出新苗、结出果实,就特别舒服!”针对张仕明等一群人,木岗镇积极动员引导,既做好宣传还做好服务——宣传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想,提升大家的认识;抓好农技服务和市场指导;及时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在镇里的引导下,张仕明等信心增强、地也种得更多。今年,他流转土地110亩,光玉米就种了60亩。他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政策和科技撑腰、有订单保障,当然敢种。”邻村小黄桶村的杨廷校,种植水稻、玉米等更达170亩。
不仅原来在土地上的人继续坚守,外面有技术的人也回来了。戛陇塘的汪朝庆以前在省外农场务工,今年经镇村动员,返乡流转土地200余亩,实施绿色机械化示范种植水稻。在他的示范下,大伙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人人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抓实粮食安全,又助力农民增收,镇里今年对全镇10个村都下达了粮食种植任务,并安排农技人员联系指导。另外,还发展2000亩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田。
曾分管镇农业工作,刚转岗的镇党委副书记万兴虎说:“目前,示范田水稻已进入拔节期,预计可增产8%。”
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木岗镇更多的土地集中到少数善于做好农业的人手中,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藏粮于民。目前,全镇种植100亩以上的有5户、50亩以上的达30余户。(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淑珺 邱源虎 邹芳 报道)
“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确实不一样!”大家赞叹!
在六盘水,木岗镇的农业生产条件一直让人“眼热”,拥有全市少有的宽达500亩的大坝。但因传统农业见效慢、收益低、风险大,不少农民或外出务工、或经营小本生意,都离开了土地,很多良田好土荒废。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党政同责抓好粮食安全,“必须端稳自己的饭碗”;“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句句紧迫,声声重击!
怎么既落实粮食安全的要求,又不影响农民增收,真正接续好乡村振兴,木岗镇多方调研。虽然,多年来很多人离开了土地,但还有一部分人依然坚守,他们利用木岗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种蔬菜、种错季作物,精于钻研,收入不少!
“就要把这群人用起来,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藏粮于民!”木岗人看到了新机。今年50岁的张仕明就是这样一个爱农业懂农业的人。他一直在家务农,而且爱农业、喜钻研,“只要看到地里长出新苗、结出果实,就特别舒服!”针对张仕明等一群人,木岗镇积极动员引导,既做好宣传还做好服务——宣传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想,提升大家的认识;抓好农技服务和市场指导;及时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在镇里的引导下,张仕明等信心增强、地也种得更多。今年,他流转土地110亩,光玉米就种了60亩。他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政策和科技撑腰、有订单保障,当然敢种。”邻村小黄桶村的杨廷校,种植水稻、玉米等更达170亩。
不仅原来在土地上的人继续坚守,外面有技术的人也回来了。戛陇塘的汪朝庆以前在省外农场务工,今年经镇村动员,返乡流转土地200余亩,实施绿色机械化示范种植水稻。在他的示范下,大伙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人人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抓实粮食安全,又助力农民增收,镇里今年对全镇10个村都下达了粮食种植任务,并安排农技人员联系指导。另外,还发展2000亩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田。
曾分管镇农业工作,刚转岗的镇党委副书记万兴虎说:“目前,示范田水稻已进入拔节期,预计可增产8%。”
让爱农业懂农业的人来干农业!木岗镇更多的土地集中到少数善于做好农业的人手中,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藏粮于民。目前,全镇种植100亩以上的有5户、50亩以上的达30余户。(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淑珺 邱源虎 邹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