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称评定,如何激发参评积极性?

  • 现代快报
  • 2022-12-06 12:39:13
快快评【农民职称评定,如何激发参评积极性?】 种地还能评职称?没错!为了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自中央文件明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后,吉林、山东、浙江等地近年纷纷试水职业农民职称评定。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种田不再是简单重复,更不是播种收割,农业业态更加丰富,这些都使得现代农业生产,成为具有技术含量的“脑力活”,需要更多科技加持。

在此背景下,对农民评职称,是对乡村人力资本的重视,也体现出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有利于畅通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成长,拓宽乡村振兴的引才之路。

为了激发乡村人才积极性,各地在农民评职称上纷纷发力、各显神通。早在2017年7月,浙江省就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评审范围。2021年,吉林省人社厅开始探索为乡村振兴人才评职称,还专门制定实施办法,明确评审主要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技术能手、电商营销人员等,设置乡村振兴农经师、乡村振兴农艺师、乡村振兴电商营销师等9个专业,每个专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副高级)3个层级。

各地的这些尝试,为我国农民职称评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地方农业农村发展拓宽了路径。

需要提醒的是,给农民评定职称,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味跟风赶时髦,而是要从根本上激发农村相关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让农民职称得到全社会认可,成为农村各类人才的“身份证“。

一方面,地方要建立科学的农民职称评价体系,什么级别职称需要什么样的硬性条件,让农民心中有谱。目前来看,各地的评审办法、评选标准有所不同,有的是对从事相应农业技术年限和参加农业相关业务学习培训学时有要求,有的是对现代农业技术或生产经营或指导服务达到的产业规模等有要求,但共同之处都是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各地职称评定标准尽可能统一,有利于农民职称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另一方面,增强农民职称评定的积极性,需要更多政策激励。除了社会评价和“精神荣耀”,还要给评上高级职称的农民实实在在的奖励,像通常的技术职称一样,在养老等社会福利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如此,才能激发广大农民评定职称的积极性,让职称成为职业农民的不懈追求。

期待更多地方跟进,积极尝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让农民职称评定,成为农村常态化工作,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农业,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
农民职称评定,如何激发参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