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平房村:农民享受到机械化收割的便利
- 内蒙古日报
- 2022-12-16 09:17:03
点赞内蒙古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平房村:农民享受到机械化收割的便利】自从入秋以来,平房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守君就嘈嘈着土地整合的事儿,直到入了冬,才有了点眉目,虽说很多村民嘴上说是好事儿,但还得入户征求意见。毕竟,土地的事儿就没小事儿。
原来,位于努鲁儿虎山余脉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平房村属山区,境内大小山地连绵起伏,出门不是山就是沟,耕地更是七零八落,山绕着田,田套着山,看到周边的很多村都用上了机械化,平房村人也着急了。
着急没用,还得因地制宜,解决现实问题。
平房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过于分散,不集中。“别说机械化了,两头驴拉犁杖有可能都得走别人家地垅沟。”王守君说,有的人家一块地就两条垅,太零碎。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是一户十几块地,多的达到40多块地,每块都是几分到几亩,农民都想实现机械化作业,就得整合土地,否则无法作业。
王守君介绍,亩数少、地块多是当时生产力的需要,那时是靠毛驴种地,再加之地力不同,为了公平起见,把全村的耕地划分了11个等级。过去的状况已不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了,并且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了这事儿,秋收前,王守君就组织人员挨户做工作——调地块,尽量在秋收后利用冬闲把地调整完,为明天春季备耕生产打好基础。
为了让村民对整合土地有个直观感受,秋季,王守君组织了合作社成员对玉米实行机收,让村民体验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便利。
今年秋收,让平房村村民吕文学感觉省心又省力。在海拔约百米的大山坡上,收割机开进了他家的一块面积约15亩的梯田里,曾经用人工七天干完的活用机器半天就干完了,这让吕学文对整合土地有了非常大的积极性。
吕文学的行动也反映了大部分村民的心声。以前,所有村民都像他一样,种了多少年的地,从来没有享受过机械化收割带来的便利。只因村子位于大山里,大部分田地都是山地,且零散不成片。给耕种和收割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平房村农业的发展。
王守君介绍,依托于2018年成立的平房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框架,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吸收本村和周边的村屯的收割机、播种机、大犁等17台大型农机具入股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播种、收割等农机服务。
站在田里,他把人工和机械作了一下对比,当场算了一笔账:用人工和机器作业相比,后者每亩地节省100元左右;农机合作社在服务村民的同时,每亩地还能优惠10元,入了合作社,农机驾驶员也省心,天天就近有活干,不用到处跑。
王守君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农机合作社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农机驾驶员将农机入股在合作社,给合作社上交收益分成,今年第一年运营就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立的合作社效益初显,更加坚定了王守君推动全村土地整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决心:“今年冬季就能把全村土地整合完,同时,村农机合作社还得壮大,吸引更多的农机加入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屯的农户跟着受益。”王守君信心满满。(中国农网)
原来,位于努鲁儿虎山余脉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平房村属山区,境内大小山地连绵起伏,出门不是山就是沟,耕地更是七零八落,山绕着田,田套着山,看到周边的很多村都用上了机械化,平房村人也着急了。
着急没用,还得因地制宜,解决现实问题。
平房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过于分散,不集中。“别说机械化了,两头驴拉犁杖有可能都得走别人家地垅沟。”王守君说,有的人家一块地就两条垅,太零碎。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是一户十几块地,多的达到40多块地,每块都是几分到几亩,农民都想实现机械化作业,就得整合土地,否则无法作业。
王守君介绍,亩数少、地块多是当时生产力的需要,那时是靠毛驴种地,再加之地力不同,为了公平起见,把全村的耕地划分了11个等级。过去的状况已不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了,并且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了这事儿,秋收前,王守君就组织人员挨户做工作——调地块,尽量在秋收后利用冬闲把地调整完,为明天春季备耕生产打好基础。
为了让村民对整合土地有个直观感受,秋季,王守君组织了合作社成员对玉米实行机收,让村民体验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便利。
今年秋收,让平房村村民吕文学感觉省心又省力。在海拔约百米的大山坡上,收割机开进了他家的一块面积约15亩的梯田里,曾经用人工七天干完的活用机器半天就干完了,这让吕学文对整合土地有了非常大的积极性。
吕文学的行动也反映了大部分村民的心声。以前,所有村民都像他一样,种了多少年的地,从来没有享受过机械化收割带来的便利。只因村子位于大山里,大部分田地都是山地,且零散不成片。给耕种和收割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平房村农业的发展。
王守君介绍,依托于2018年成立的平房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框架,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吸收本村和周边的村屯的收割机、播种机、大犁等17台大型农机具入股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播种、收割等农机服务。
站在田里,他把人工和机械作了一下对比,当场算了一笔账:用人工和机器作业相比,后者每亩地节省100元左右;农机合作社在服务村民的同时,每亩地还能优惠10元,入了合作社,农机驾驶员也省心,天天就近有活干,不用到处跑。
王守君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农机合作社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农机驾驶员将农机入股在合作社,给合作社上交收益分成,今年第一年运营就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立的合作社效益初显,更加坚定了王守君推动全村土地整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决心:“今年冬季就能把全村土地整合完,同时,村农机合作社还得壮大,吸引更多的农机加入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屯的农户跟着受益。”王守君信心满满。(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