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冬闲人不闲 田间生产忙
- 眉山微闻
- 2022-12-30 05:51:12
【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冬闲人不闲 田间生产忙】9月到12月种西葫芦,12月到5月种青菜、莴笋、豌豆尖,5月到9月种水稻……近年来,东坡区持续推广新型种植模式,永丰村依托"稻菜药"、"稻菜菜"等种植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当地的种粮大户在实现一年三季作物的同时,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供应了泡菜原料,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月29日,记者在太和镇永丰村看到,青菜、莴笋、豌豆尖通过起陇和覆膜的方式栽种在高标准农田里。从天空俯瞰下来,一行行的蔬菜整齐划一、长势喜人。
田间地头,当地村民正忙着栽种今年的最后一批莴笋,抢抓冬季生产好时光,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邵国东是永丰村的种粮大户之一,在永丰村已经耕耘了9年。“我在永丰村承包了420亩土地,现在实现了一年三季作物。水稻是一季,西葫芦是一季,现在这季是青菜莴笋和豌豆尖。目前青菜已经全部种好了,预计明年3月收,我们和泡菜企业提前签好了订单合同,是750元1吨,这个价钱我们还是比较满意。”邵国东说。
邵国东表示,“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可以保障粮食生产和东坡泡菜原料供应,在土地“空窗期”还可根据市场行情种植蔬菜,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帮助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为永丰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永丰村村民李小辉说:“我们这里做活路的都是本村的村民,经常在邵老板这里打工。夏天的话每天要挣160到170元,这两天的工资130到140元。我们这些村民觉得就近务工很方便,活路不累,出门就把钱挣到了,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记者了解到,邵国东的"稻菜菜"一年三季种植模式每亩土地需投入5000元,每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邵国东从传统的种植户模式逐渐转变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通过自产自销将利润更加集中在自己手中,并迎合市场需求,利用蔬菜“短平快”的优势,进一步缩短作物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现在村民正在栽培最后一批莴笋,再整十来天第三季的作物就全部整完了。莴笋和豌豆尖我们用覆膜来保温保湿,保障蔬菜的品质,利润的话主要看明年的市场行情,变动不是特别大还是有得赚,而且政府有保险给我们兜底,我们心里面有底气。”邵国东说。
据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特色产业,近年来东坡区紧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关口”,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推广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杂交水稻制种保险、蔬菜保险和柑桔保险等各类种植业保险,为乡村振兴事业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打下坚实基础。via@微东坡
眉山
12月29日,记者在太和镇永丰村看到,青菜、莴笋、豌豆尖通过起陇和覆膜的方式栽种在高标准农田里。从天空俯瞰下来,一行行的蔬菜整齐划一、长势喜人。
田间地头,当地村民正忙着栽种今年的最后一批莴笋,抢抓冬季生产好时光,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邵国东是永丰村的种粮大户之一,在永丰村已经耕耘了9年。“我在永丰村承包了420亩土地,现在实现了一年三季作物。水稻是一季,西葫芦是一季,现在这季是青菜莴笋和豌豆尖。目前青菜已经全部种好了,预计明年3月收,我们和泡菜企业提前签好了订单合同,是750元1吨,这个价钱我们还是比较满意。”邵国东说。
邵国东表示,“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可以保障粮食生产和东坡泡菜原料供应,在土地“空窗期”还可根据市场行情种植蔬菜,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帮助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为永丰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永丰村村民李小辉说:“我们这里做活路的都是本村的村民,经常在邵老板这里打工。夏天的话每天要挣160到170元,这两天的工资130到140元。我们这些村民觉得就近务工很方便,活路不累,出门就把钱挣到了,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记者了解到,邵国东的"稻菜菜"一年三季种植模式每亩土地需投入5000元,每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邵国东从传统的种植户模式逐渐转变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通过自产自销将利润更加集中在自己手中,并迎合市场需求,利用蔬菜“短平快”的优势,进一步缩短作物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现在村民正在栽培最后一批莴笋,再整十来天第三季的作物就全部整完了。莴笋和豌豆尖我们用覆膜来保温保湿,保障蔬菜的品质,利润的话主要看明年的市场行情,变动不是特别大还是有得赚,而且政府有保险给我们兜底,我们心里面有底气。”邵国东说。
据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特色产业,近年来东坡区紧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关口”,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推广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杂交水稻制种保险、蔬菜保险和柑桔保险等各类种植业保险,为乡村振兴事业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打下坚实基础。via@微东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