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宿州发布
- 2023-02-22 16:45:07
小素时评【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
守底线。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聚焦脱贫群众增收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兴产业、扩就业、助消费、强兜底,推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不断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各级党委政府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越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越要落实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在路上,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农民群众满意。
强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了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朱黎明)
守底线。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聚焦脱贫群众增收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兴产业、扩就业、助消费、强兜底,推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不断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各级党委政府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越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越要落实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在路上,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农民群众满意。
强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了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朱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