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明科团队科技助农的故事

  • 中国教育报
  • 2023-05-10 13:38:21
【村民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明科团队科技助农的故事】2022年全县蔬菜年产值24亿元,其中西红柿产值12.75亿元,“泾阳西红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云阳镇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近日,陕西省泾阳县副县长一行12人驱车100多公里,专程赶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感谢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副研究员张明科。

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西北著名的蔬菜主产区。2012年前后,泾阳蔬菜产业遭遇瓶颈——土地连作障碍、品种单一、效益差,当地农户渐渐失去信心。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咸阳市农业局、泾阳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试验示范站,探索建立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成立。

张明科团队通过对泾阳1500栋连续栽培5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土壤测试后发现,51%以上的受检土壤存在严重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成为制约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因素。经过两年研究,张明科团队为1500栋日光温室开出了1500份“量身定制”的“配方施肥建议卡”,研发了设施果菜类蔬菜大行距高密度+蚯蚓肥槽式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缓解技术,集成建立了“大白菜和甘蓝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

“我的西红柿沙瓤、皮薄、汁多、味美,供不应求,一斤能卖20元。”泾阳县淇辉现代农业园负责人郑辉高兴地说。

9年前,郑辉辞去公职,回乡创业,却因不懂技术连续亏损3年。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揭牌成立那天,郑辉赶到现场,见到了张明科。“茬口不一,品种太多。越冬茬口西红柿,可以有效缓解春季市场供给不足,示范站会为你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帮扶。”张明科的话为郑辉锚定发展农业吃下了“定心丸”。

老菜区测土、宽行密植、低温病害防控、智能控制系统监测……张明科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扶。2018年,郑辉的西红柿分批上市,行情每天见涨。目前,淇辉现代农业园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带动近百户农民增收致富。

张明科带领团队以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专项研究生,近年来在当地持续开展研究,改造升级,形成了设施蔬菜“三改一提”技术体系,即改土、改棚型结构、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升设施蔬菜综合效益和机械化水平,使西红柿的成熟供应期从过去的150天延长到了240天。

此外,张明科还和当地蔬菜主管部门一起参与制定了“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带领团队在当地集成创新建立“1个平台(示范站)+15个窗口(龙头企业或示范园区)+辐射应用N(种植户)”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模式,引领带动越来越多本土复合型人才,其中4人成为市、县管专家,6人晋升职称,培养的31名基层农民技术员中有3人被聘为县农业科技特派员。

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推广类教师,除了给当地带去自主研发的蔬菜高效生产新技术,张明科还为地方提供新品种支撑。多年来,张明科团队选育国家级大白菜新品种4个,主推蔬菜8个种类24个新品种,联合选育的“水果88”和“水果沃特”番茄品种已成为口感番茄优势品种,使县域5家产业园区扭亏为盈。截至目前,新技术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52万余亩,新增产值2亿元。

“2023年,我们村回乡发展蔬菜的年轻人就有20多位,根本不用做工作,全是主动返乡。”泾阳县三渠镇白杨村党支部书记姚锋说,“这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大家都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通讯员 付文婷 本报记者 冯丽)
村民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明科团队科技助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