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种田三问”,看罗源“新农人”:用创新与坚守助力乡村振兴
- 第一帮帮团
- 2024-09-18 13:50:39
【记者“种田三问”,看罗源“新农人”:用创新与坚守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谁来种田?田里种什么?怎么种田?丰收时节,记者带着“种田三问”,向农民取经。罗源松山镇北山村的于国胤,11 年前毕业返乡,扎根农业;4 年前,创立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首次试种的再生稻品种 “甬优1540”,经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罗源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测产,头季稻最高亩产为625.39公斤。尽管当地农民对再生稻持怀疑态度,但他计划在第二季收获时再次组织测产,用事实说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早稻产量数据,福建省早稻单产每公顷6334.1公斤,在全国10个生产早稻的省份中继续保持第一。这一成绩,也离不开优秀“新农人”们的努力。飞竹镇仓前村50 多岁的叶玉冰,三年来复垦全镇3000多亩荒地。2021 年返乡时,看到家乡荒地众多,她毅然决定进行开垦,虽面临诸多困难,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坚持下来。如今,农民们将田地流转承包给她,不仅田地效益提高,收入增加,还能在家门口谋生计。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罗源也不例外,但通过叶玉冰等新农人对抛荒地的复垦、整合,让田地适合规模性耕种。罗源农业农村局的龚副局长表示,这几年来,他们在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方面,还走出了自己“山区规模化种粮”步伐,将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打造规模种植示范点 。帮帮团快讯 Via@第一帮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