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 | 喜看秦王川 沃野绘新景——解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区样本”
- 兰州新区发布
- 2025-01-20 09:47:41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 | 喜看秦王川 沃野绘新景——解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区样本”】寒冬时节,万物萧瑟,兰州新区各温室大棚里依旧温暖如春,鲜花、菌菇、水果等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们不再随节气劳作,也过上了“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活;农村通上了天然气,连上了城市污水管网,生活更方便了,环境更好了……兰州新区新春走基层活力新区希望新城
置身秦王川广阔天地,在北纬36度的“黄金带”上,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城市繁荣,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兴产业、促和美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城乡融合共进的“新区样本”。
产业兴
清晨,在运输板车的来回穿梭中,在采花剪刀的“咔嚓”声中,在鲜花主播的热情介绍中,新区农投集团智能温室迎来了每天最忙碌的一段时间,通过“线上电商+线下花店+前置仓+联营仓”模式,每天,都有自产鲜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市场。
在农投集团,有近5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用于花卉生产,年产能达1亿枝,是西北首家花卉规模化生产企业。
“欢迎家人们来到直播间,现在为大家展示的是刚刚采摘的玫瑰……”一大早,温室中“接地气”的直播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
“兰州新区及兰州市的顾客,上班路上下单,下班的时候就能收到花了,很方便。”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
就在鲜花大棚里一派忙碌之时,秦东农投集团现代农业双创基地里的各类菌菇,秦川农业公司温室大棚里的草莓、西瓜也都在紧张采收中。
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再无“农闲”一说;得益于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农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
山东潍坊的海涛农业将种植基地设在了新区,他们在这里大面积种植早春蜜西瓜,销往北上广深的高端水果市场。在负责人牟海涛看来,新区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非常适宜精品瓜果种植。
近年来,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花卉、果蔬、食用菌、中药材、乳品等特色产业全链发展,通过产业联动、要素聚集、品牌塑造,构建起了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一高五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美
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中川青云驿——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的院子里,杨兰波泡了一壶热茶,躺在摇椅上,看着一架架飞机起起落落,惬意极了。
一年前,在西安从事艺术创作的杨兰波偶然间来到这里,被这里的环境吸引,随即决定留下来。他给这处小院起名“艺术部落”,放眼望去,院子里随处可见各种艺术作品。如今,集文创、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新式美术培训”,让这个小院热闹无比,人来人往。
“本来只是想找个院子喝茶、搞创作,看上了这里环境好,距离机场近,没想到这里的乡村旅游这么火爆,也带火了我们的小院子。”杨兰波打趣道:“人多了,留给我喝茶看飞机的时间就少了,只好埋头搞事业,再增加一些艺术体验种类,让游客们有更多选择。”
史喇口村是我省唯一一个公路、铁路、机场交通条件齐全的枢纽村,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区,通过培育观光旅游、非遗展示、户外休闲娱乐、农产品作坊、特色星级民宿和餐饮等产业业态,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民共享“旅游经济”红利,成为新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样板。
2024年以来,新区“临港中川”、“商贸秦川”、“休闲西岔”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高标准推进,打造了一处又一处“都市周边游”的好去处。
如果说在史喇口村能感受到“偷得浮生半日闲”,那么在陈家井村,却是“扬鞭策马向南天”的另一番景象。
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的陈家井村,如今是新区秦东生态农场的一部分,在这里,可以策马奔腾,也可以对酒当歌;可以认领一块地,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亲自去收获……一切记忆中的“乡愁”,在这里都有了具象的表达。
农村更美了,而且美的更有价值了:2024年,新区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88.29万人次,同比增长67.25%。
农民富
下午5点多,农投集团采花工人张彩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成为职业农民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如今,她已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和“绩效考核”式的收入。采摘效率高、差错率低的她,月工资能达到5500元以上。
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国有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在国企工作。在新区,像张彩霞这样拿分红、领工资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住在社区,开车上下班,干着自己熟悉的农活,也在不断学习着新技术。
农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在不断壮大。
新区创新“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源发包、资产使用权入股、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农机租赁、滴灌带生产、日化洗化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024年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1万元。(兰州新区融媒体中心)
置身秦王川广阔天地,在北纬36度的“黄金带”上,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城市繁荣,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兴产业、促和美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城乡融合共进的“新区样本”。
产业兴
清晨,在运输板车的来回穿梭中,在采花剪刀的“咔嚓”声中,在鲜花主播的热情介绍中,新区农投集团智能温室迎来了每天最忙碌的一段时间,通过“线上电商+线下花店+前置仓+联营仓”模式,每天,都有自产鲜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市场。
在农投集团,有近5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用于花卉生产,年产能达1亿枝,是西北首家花卉规模化生产企业。
“欢迎家人们来到直播间,现在为大家展示的是刚刚采摘的玫瑰……”一大早,温室中“接地气”的直播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
“兰州新区及兰州市的顾客,上班路上下单,下班的时候就能收到花了,很方便。”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
就在鲜花大棚里一派忙碌之时,秦东农投集团现代农业双创基地里的各类菌菇,秦川农业公司温室大棚里的草莓、西瓜也都在紧张采收中。
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再无“农闲”一说;得益于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农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
山东潍坊的海涛农业将种植基地设在了新区,他们在这里大面积种植早春蜜西瓜,销往北上广深的高端水果市场。在负责人牟海涛看来,新区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非常适宜精品瓜果种植。
近年来,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花卉、果蔬、食用菌、中药材、乳品等特色产业全链发展,通过产业联动、要素聚集、品牌塑造,构建起了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一高五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美
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中川青云驿——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的院子里,杨兰波泡了一壶热茶,躺在摇椅上,看着一架架飞机起起落落,惬意极了。
一年前,在西安从事艺术创作的杨兰波偶然间来到这里,被这里的环境吸引,随即决定留下来。他给这处小院起名“艺术部落”,放眼望去,院子里随处可见各种艺术作品。如今,集文创、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新式美术培训”,让这个小院热闹无比,人来人往。
“本来只是想找个院子喝茶、搞创作,看上了这里环境好,距离机场近,没想到这里的乡村旅游这么火爆,也带火了我们的小院子。”杨兰波打趣道:“人多了,留给我喝茶看飞机的时间就少了,只好埋头搞事业,再增加一些艺术体验种类,让游客们有更多选择。”
史喇口村是我省唯一一个公路、铁路、机场交通条件齐全的枢纽村,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区,通过培育观光旅游、非遗展示、户外休闲娱乐、农产品作坊、特色星级民宿和餐饮等产业业态,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民共享“旅游经济”红利,成为新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样板。
2024年以来,新区“临港中川”、“商贸秦川”、“休闲西岔”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高标准推进,打造了一处又一处“都市周边游”的好去处。
如果说在史喇口村能感受到“偷得浮生半日闲”,那么在陈家井村,却是“扬鞭策马向南天”的另一番景象。
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的陈家井村,如今是新区秦东生态农场的一部分,在这里,可以策马奔腾,也可以对酒当歌;可以认领一块地,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亲自去收获……一切记忆中的“乡愁”,在这里都有了具象的表达。
农村更美了,而且美的更有价值了:2024年,新区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88.29万人次,同比增长67.25%。
农民富
下午5点多,农投集团采花工人张彩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成为职业农民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如今,她已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和“绩效考核”式的收入。采摘效率高、差错率低的她,月工资能达到5500元以上。
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国有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在国企工作。在新区,像张彩霞这样拿分红、领工资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住在社区,开车上下班,干着自己熟悉的农活,也在不断学习着新技术。
农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在不断壮大。
新区创新“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源发包、资产使用权入股、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农机租赁、滴灌带生产、日化洗化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024年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1万元。(兰州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