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会客厅 因地制宜...

  • 杨建国
  • 2025-04-30 18:45:19
老杨会客厅 因地制宜:兴业强县富民的新路子
“三农”之要,在粮安;“三农”之基,在产业。从粮田到餐桌,从基地到市场,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焦作调研,除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科技创新,还专门调研了县域产业发展。从特色主导产业,到文旅融合,再到企业创新,每一站都在强调同一个关键词:兴业富民。老杨结合调研精神,围绕这方面谈几点观察和思考。第一,城乡融合,产业是第一动力。县域经济,80%靠“三农”,但要真正强起来,必须在产业振兴上破题。这次焦作调研强调,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这传递出一个鲜明导向:县域不能盲目跟风搞产业,要根据自身优势,选准赛道;不能仅靠传统农业吃饭,要在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拓宽增收渠道;不能单打独斗,要把一二三产业串联起来,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的新体系。一句话,兴业强县,富民之基。其次,县域兴业,需要全产业链思维。老杨注意到,本次焦作调研,对产业发展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产品层面,而是系统性地看整个产业链条:包括前端,要抓好种源、种植、初加工等基础环节;中端,要推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提高附加值;后端,要发展销售渠道、文旅融合,拓展市场空间。这提醒我们:县域兴业,要有链条思维,不仅要种得好、卖得好,更要延伸价值、放大效益。第三,因地制宜,县域需走出差异化竞争之路。县域经济,千县千面,绝无一刀切之道。老杨认为,未来县域产业发展,要特别注重四个“因地制宜”: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山药、花生、油菜、红薯,每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天赋,关键是挖掘独特优势,而不是跟风扎堆。区位交通因地制宜。临近大城市的,可以发展都市农业;远离中心城市的,可以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的路子。文化积淀因地制宜。有历史文化、有非遗资源的,可以发展文旅融合型产业;有红色资源的,可以发展研学和教育型产业。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已有产业体系,补链强链,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总之,县域产业发展,必须因势而谋、因地而动、因片施策,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套用一句话:别人的好经验可以借鉴,但自己的好产业必须自己培育。走进产业集聚区
老杨会客厅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