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冠长26厘米,宽15厘米,高17厘米,护耳长8厘米•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
2021-12-09
0
首页
>
艺术
国潮东方美
约会博物馆
【西汉漆纚冠】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冠长26厘米,宽15厘米,高17厘米,护耳长8厘米•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漆纚[xǐ]冠出土时放在椁室北边箱的油彩长方形漆奁[lián]中。冠为丝线编织而成,外形呈簸箕状,两侧有护耳,护耳下端各有一用于系缨的小圆孔。表面髹[xiū]黑漆,外观坚挺,便于着戴。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一件漆纚冠。
漆纚冠用材精细,做工考究,其结构是经向呈绞纱状,纬向也是绞纱组织。菱形的网孔分孔异常均匀。由于经纬向都是编绞纱结构,因此左经和右经交织处的结点不易走动,编结后的网孔均匀透亮。当此织物编好后,将其斜覆在冠模型上,辗压出初具轮廓的帽型,再加嵌固定线,然后在经纬线上反复地涂刷生漆,这种辗压出的弧形放射线更加固定牢实。据古文献记载,漆纚冠在西周即已出现,当时用细麻线编织后,涂上生漆。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改用生丝编结后再涂上生漆,由于它编成亮地显方孔,如同丝织物的平纹纱,汉代称其为“纚”,故名“漆纚冠”,俗称“乌纱帽”。
【图源
@湖南省博物馆
】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水彩人物 via.shinrinoshinri...
下一篇
大型经典民族歌剧《江姐》即将登陆海口 惠民票价90元起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