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 锦观新闻
- 2022-06-21 18:59:08
乔羽逝世【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著名词作家乔羽昨晚(6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乔羽一生创作出多部经典作品,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我的祖国》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多首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传唱至今。而这些词的创作背后更是有着不少精彩的幕后故事。励志歌词为2022毕业生加油 谢谢您给我们写过那么多好听的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以少年纯真、甜美的声音唱出来的抒情歌曲,可以称之为我为新中国而歌的第一首作品。”乔羽曾讲述《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诞生记:“电影《祖国的花朵》拍摄于1954年春天,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那年我27岁,在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严恭导演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歌由我来完成最合适,一是在年龄上与少年儿童较接近,二是我创作发表的《龙潭的故事》《果园姐妹》《森林宴会》《阳光列车》等七八部儿童题材的剧作已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严恭导演找到我说:‘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
就这样,乔羽在北海公园泛舟时,叩开灵感之门,写出了这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经典。2019年6月,这首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段熟悉的歌声响起,总会令我们热血沸腾,感慨不已。乔羽作词的另一经典作品《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自诞生开始,就成为了每个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实际上,这首经典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田汉作词的歌曲《卢沟问答》,而《卢沟问答》正是由河北民歌《小放牛》改编而来。
在创作《我的祖国》的过程中,乔羽想到了波澜壮阔的长江。那么,歌曲中的“一条大河”,自然就应该是长江了。《上甘岭》的导演沙蒙,也是这样想的,为此,他还曾建议“乔老爷”将歌词直接改为“万里长江波浪宽”。然而,在乔羽的脑海中,这条“大河”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长江”,而是一个“篮球场”。
1956年的夏天,“乔老爷”正在赣东南、闽西一带东奔西走,为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的创作积累素材。就在这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沙蒙连着发来了许多张电报,请乔羽来为电影《上甘岭》创作主题曲。
乔羽一再推脱,换来的却是更多的电报,与电报中更多的“感叹号”。无奈之下,乔羽只得赶到了长影制片厂。原来,影片已经拍完,就差安排给插曲的那几分钟戏了,真可谓是十万火急。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仍然是文思枯竭。好在,乔羽有一个缓解压力的“秘方”——四处闲逛。当时制片厂的楼下就是一个简单的篮球场,他总会绕着这个篮球场一圈又一圈地转悠。一天,正当乔羽绕着篮球场散步时,一场暴雨突然袭来,霎时雷鸣电闪、大雨滂沱。雨过天晴后,乔羽看到了一群小孩子正在篮球场边的水沟里玩草船。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细节,让乔羽灵光一现,一句歌词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句歌词,就是那句无比经典的“一条大河波浪宽”。
也许,正像是乔羽先生所说的那样:“我已是耄耋之年了,这辈子创作的这点东西,最终是属于国家的。或许正应了一位诗人的话:只要有祖国在,乔羽的‘一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一首歌送别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以少年纯真、甜美的声音唱出来的抒情歌曲,可以称之为我为新中国而歌的第一首作品。”乔羽曾讲述《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诞生记:“电影《祖国的花朵》拍摄于1954年春天,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那年我27岁,在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严恭导演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歌由我来完成最合适,一是在年龄上与少年儿童较接近,二是我创作发表的《龙潭的故事》《果园姐妹》《森林宴会》《阳光列车》等七八部儿童题材的剧作已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严恭导演找到我说:‘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
就这样,乔羽在北海公园泛舟时,叩开灵感之门,写出了这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经典。2019年6月,这首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段熟悉的歌声响起,总会令我们热血沸腾,感慨不已。乔羽作词的另一经典作品《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自诞生开始,就成为了每个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实际上,这首经典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田汉作词的歌曲《卢沟问答》,而《卢沟问答》正是由河北民歌《小放牛》改编而来。
在创作《我的祖国》的过程中,乔羽想到了波澜壮阔的长江。那么,歌曲中的“一条大河”,自然就应该是长江了。《上甘岭》的导演沙蒙,也是这样想的,为此,他还曾建议“乔老爷”将歌词直接改为“万里长江波浪宽”。然而,在乔羽的脑海中,这条“大河”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长江”,而是一个“篮球场”。
1956年的夏天,“乔老爷”正在赣东南、闽西一带东奔西走,为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的创作积累素材。就在这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沙蒙连着发来了许多张电报,请乔羽来为电影《上甘岭》创作主题曲。
乔羽一再推脱,换来的却是更多的电报,与电报中更多的“感叹号”。无奈之下,乔羽只得赶到了长影制片厂。原来,影片已经拍完,就差安排给插曲的那几分钟戏了,真可谓是十万火急。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仍然是文思枯竭。好在,乔羽有一个缓解压力的“秘方”——四处闲逛。当时制片厂的楼下就是一个简单的篮球场,他总会绕着这个篮球场一圈又一圈地转悠。一天,正当乔羽绕着篮球场散步时,一场暴雨突然袭来,霎时雷鸣电闪、大雨滂沱。雨过天晴后,乔羽看到了一群小孩子正在篮球场边的水沟里玩草船。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细节,让乔羽灵光一现,一句歌词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句歌词,就是那句无比经典的“一条大河波浪宽”。
也许,正像是乔羽先生所说的那样:“我已是耄耋之年了,这辈子创作的这点东西,最终是属于国家的。或许正应了一位诗人的话:只要有祖国在,乔羽的‘一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一首歌送别乔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