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 清 《黄山图册》

  • 国画热
  • 2023-03-21 17:44:59
【弘仁 清 《黄山图册》】

弘仁 黄山图册(故宫博物院藏)30开

弘仁从宋代绘画中得到观察自然与法度规矩的传统,同时吸取元人重视神韵逸趣的精神,用笔用墨清淡虚灵,蕴藉而富于变化,最终形成了清劲简瘦、纯净高洁的艺术风格,世间也多了一位极具艺术灵性的画僧。”

1646 年 6 月,清军进攻福建,唐王被俘杀,众多明朝拥护者进入武夷山天游峰躲避战乱。
半年后,其中一人在此山出家皈依,法名弘仁,号渐江。

弘仁与髡残(石溪)、石涛(原济)和朱耷(八大山人)同为清初四僧。“四僧”这个称呼,并非由清人共同认定而成,它是由民国美术史家在编撰美术史时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僧”中有两位朱姓皇族后裔——石涛(朱若极)和朱耷,不同于二人的遗民身份,也与髡残晚年忙于应酬权贵相异,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与尘世脱离得最为彻底。他极少世俗社交,深居山野中,专注于绘画,俨然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就连石涛都膜拜口吻的称其是“风骨泠然”的高僧。

1649 年,弘仁从武夷山回到安徽老家,自此,他一生主要的活动地点就集中在了安徽和临近的江苏一带。
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是弘仁的常住地,登山与参禅是其主要生活方式,由此带来的闲静,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众多山峰中,弘仁最爱黄山,他一生中有多少次登上过这座山,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留下的关于黄山的画作,高达百幅之多。

其中,以《黄山图册》最为有趣,可以说是他的一部旅行手册。

这一本图册不大,共有 60 幅尺寸相同的画,分别描绘了 60 处不同的黄山风景,并且每一幅画上都标注了地点。

至于它们是如何被画出的,慈光寺僧弘眉在弘仁去世 3 年后修《黄山志》时,曾写到:“(弘仁)长栖静黄山,杖履所径,辄作一小图,层峦耸秀,淡远萧疏,悉备诸家体制,有超然尘外之趣味。”

显然,这些画是弘仁写生而成,非观览后的想象之作。实际上,弘眉所说的超然意境并非《黄山图册》的全部,弘仁不囿于古法的探索精神也极有意义,如“西海门”和“石笋矼”,完全平行的线条或物像并不被前人喜欢,但在他的画里,却异常合理且容易接受。

《黄山图册》中的所有画作,均使用“弘仁”圆印,钤盖位置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圆圆的红色小印,于构图中平衡画面是最为基础的作用,在意象上作为落日或晨阳才是弘仁的趣味所在。

观弘仁作品,有倪瓒之感,但格调又不同于倪瓒,总觉得画中少了几许荒凉寂寥之境,多了几分清新之意。

面对黄山,弘仁在尊重实景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重新构思、提炼,那些层峦怪石、老树虬松、流水澄潭、丹崖巨壑...完美地解决了画家写生时面临的自然与艺术的转化问题。石涛在弘仁的一幅画中曾题道:“公(弘仁)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晚年的弘仁依然坚持登山,最后一次是在 51 岁的时候。
那时登黄山所经之路与现在基本相同,不过现在路修得更好,有些极险要处都加上了铁栏杆,或路基加固加宽,古时有些要穿石洞才能通过的地方,如今也不必去穿洞,方便了很多。
他走过的险山高岭,用自己的一首诗可以概括:
敢言天地是吾师,
万壑千崖独杖藜;
梦想富春居士好,
并无一段入藩篱。

师法自然者古已有之,但能够独辟蹊径者,并不多,诗中的黄公望是一例,弘仁自己也是一例。

弘仁从宋代绘画中得到观察自然与法度规矩的传统,同时吸取元人重视神韵逸趣的精神,用笔用墨清淡虚灵,蕴藉而富于变化,最终形成了清劲简瘦、纯净高洁的艺术风格,世间也多了一位极具艺术灵性的画僧。
他的画代表了真正山林之士的巅峰水平,能与其比肩者,少之又少。

国潮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中国风遇见艺术
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弘仁 清 《黄山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