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构图
- 于念慈DB
- 2024-08-15 16:23:44
电影正当夏电影美学看电影,学构图在mbti人格测试盛行的当下,大众会自动分类I人与E人,而I人也变成内向型人格的代言词,说到少言寡语的I人,不禁想起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
他的绘画作品反映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和疏离感,一种孤寂的氛围油然而生,这种特别的“静态美”在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托德·海因斯、希区柯克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图1-5,《完美的日子》、短片《关于爱德华·霍珀的两三件事》、《德州巴黎》,文德斯致敬了霍珀《晨阳》、《夜鹰》。霍珀的画作总会忽略基本透视,而这种离经叛道的艺术手法被维姆·文德斯运用于电影中,他会赋予演员扑克脸式的冰冷感,人脸只是反映了风景,唤起一种刺痛感、尴尬感。
图6,大卫·林奇在《双峰》中致敬霍珀《天然气》。空间优先于人物,霍珀创造了一个缺席的美国,他对平淡无奇的事物感兴趣:比如废弃的铁路线、电线杆、加油站和空荡荡的道路,绝大多数艺术家关注人类本身,而他的“怪癖”则是关注风景,恰如林奇对那些神秘环境的热衷。
图7-8,托德·海因斯在《卡罗尔》中致敬霍珀《纽约电影院》、《自助餐厅》。《卡罗尔》整体色调与构图都能看到霍珀的影子。
图9-10,希区柯克在《后窗》和《39级台阶》中致敬霍珀《Night Window》、《c车厢》。对于希区柯克来说,霍珀作品中的“镜框”设计,与刁钻的偷窥视角,具有不可言状的戏剧魅力。@微博电影
他的绘画作品反映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和疏离感,一种孤寂的氛围油然而生,这种特别的“静态美”在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托德·海因斯、希区柯克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图1-5,《完美的日子》、短片《关于爱德华·霍珀的两三件事》、《德州巴黎》,文德斯致敬了霍珀《晨阳》、《夜鹰》。霍珀的画作总会忽略基本透视,而这种离经叛道的艺术手法被维姆·文德斯运用于电影中,他会赋予演员扑克脸式的冰冷感,人脸只是反映了风景,唤起一种刺痛感、尴尬感。
图6,大卫·林奇在《双峰》中致敬霍珀《天然气》。空间优先于人物,霍珀创造了一个缺席的美国,他对平淡无奇的事物感兴趣:比如废弃的铁路线、电线杆、加油站和空荡荡的道路,绝大多数艺术家关注人类本身,而他的“怪癖”则是关注风景,恰如林奇对那些神秘环境的热衷。
图7-8,托德·海因斯在《卡罗尔》中致敬霍珀《纽约电影院》、《自助餐厅》。《卡罗尔》整体色调与构图都能看到霍珀的影子。
图9-10,希区柯克在《后窗》和《39级台阶》中致敬霍珀《Night Window》、《c车厢》。对于希区柯克来说,霍珀作品中的“镜框”设计,与刁钻的偷窥视角,具有不可言状的戏剧魅力。@微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