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 | 元代佛画·大势至菩萨像绢本设色...
- 藏说
- 2024-11-26 07:17:23
日藏 | 元代佛画·大势至菩萨像
绢本设色,尺寸144.7×61.4 厘米,滋贺长命寺藏。
本图所描绘势至菩萨立像,戴金饰华冠,身披青绿袈裟,双手合掌举于胸前。值得注意的是,华冠正中的圆形饰件不仅绘有罐形,罐口的宝珠还幅射出八道金红色的光芒。这是出自《观无量寿经》的记述,表现势至菩萨“肉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的尊像特征。势至爲梵文 Mahāsthāmaprāpta(得大势力者)的意译,是西方乐净土的两大菩萨之一,和观世音一同辅弼阿弥陀佛普化一切生。在设像方面也是典据《观无量寿经》作爲阿弥陀三尊的右像。除了敦煌莫高窟中零星的壁画,传世的宋元佛画大致严守佛典规范,据以彩绘单轴或连幅的西方三圣像。因此,本幅长命寺本可能是势至、阿弥陀、观音三连幅的残轴。而且,画像中势至菩萨的独特造型表现,也可在宁波佛画的阿弥陀三尊像中找到相同的身影。
本幅中的势至菩萨乍看似爲正面立像,然而身后的圆形头光以下,即雨肩、合掌的双手以至足部实际上是渐次向右偏移,足下斜侧并置的双莲花座尤爲明显。另一方面,从左肘欹垂而下的青色田相袈裟,却是朝左足外如扇形般地翻折来,并藉裙欐、白色衣带重复加强这些纵长弧线衣纹的动势。如此造型特异的菩萨立像亦见圆照寺藏《观经序分义图》,其中右胁像的势至菩萨不但双手合掌,其躯体造型以及袈裟表现等皆酷似本图,两者可能是源自同一祖本。《观序分义图》有宁波画家赵宁华的落款,一般传称爲元代画作。此可推知本幅《势至菩萨像》的制年代。但本幅的设色以金碧爲主,与宁波佛画颇有区别。画像中除了华冠和绿色裙所点缀的大红色料,最外层袒右肩式的田相袈裟涂绘青色,自右肩垂落的衣袖则施以緑色,两者皆饰有纹样华的金,和头光呼,金碧辉煌。唯因傅色及装饰纹样多有脱落,特别是田相金禤上泥金线所勾画的纹样多灭难辨,原本金碧璀璨的模样已不复见。
绢本设色,尺寸144.7×61.4 厘米,滋贺长命寺藏。
本图所描绘势至菩萨立像,戴金饰华冠,身披青绿袈裟,双手合掌举于胸前。值得注意的是,华冠正中的圆形饰件不仅绘有罐形,罐口的宝珠还幅射出八道金红色的光芒。这是出自《观无量寿经》的记述,表现势至菩萨“肉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的尊像特征。势至爲梵文 Mahāsthāmaprāpta(得大势力者)的意译,是西方乐净土的两大菩萨之一,和观世音一同辅弼阿弥陀佛普化一切生。在设像方面也是典据《观无量寿经》作爲阿弥陀三尊的右像。除了敦煌莫高窟中零星的壁画,传世的宋元佛画大致严守佛典规范,据以彩绘单轴或连幅的西方三圣像。因此,本幅长命寺本可能是势至、阿弥陀、观音三连幅的残轴。而且,画像中势至菩萨的独特造型表现,也可在宁波佛画的阿弥陀三尊像中找到相同的身影。
本幅中的势至菩萨乍看似爲正面立像,然而身后的圆形头光以下,即雨肩、合掌的双手以至足部实际上是渐次向右偏移,足下斜侧并置的双莲花座尤爲明显。另一方面,从左肘欹垂而下的青色田相袈裟,却是朝左足外如扇形般地翻折来,并藉裙欐、白色衣带重复加强这些纵长弧线衣纹的动势。如此造型特异的菩萨立像亦见圆照寺藏《观经序分义图》,其中右胁像的势至菩萨不但双手合掌,其躯体造型以及袈裟表现等皆酷似本图,两者可能是源自同一祖本。《观序分义图》有宁波画家赵宁华的落款,一般传称爲元代画作。此可推知本幅《势至菩萨像》的制年代。但本幅的设色以金碧爲主,与宁波佛画颇有区别。画像中除了华冠和绿色裙所点缀的大红色料,最外层袒右肩式的田相袈裟涂绘青色,自右肩垂落的衣袖则施以緑色,两者皆饰有纹样华的金,和头光呼,金碧辉煌。唯因傅色及装饰纹样多有脱落,特别是田相金禤上泥金线所勾画的纹样多灭难辨,原本金碧璀璨的模样已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