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Tilda小温
  • 2025-01-08 14:03:3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话剧
-
我从未喜欢这个故事。
在读书时,最大的钦佩是茨威格作为一位资产阶级男性,是如何能写出一部纯粹女性内心描写的小说的呢。
他在书中对于这种疯狂的、宗教性的求爱与暗恋不加褒贬,只是造句和叙述。
他的文笔是那么的好。
-
评判艺术作品的价值观是没有必要的,而我犯了这样愚蠢的错误。
我不喜欢这种畸形、牺牲自我的“爱”,我不认为这是爱。可能更倾向于理解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孤独与互不理解”。
但我喜欢临近结尾那场艳遇与心碎的表演,喜欢那台摄像机和投影仪带来的画面。
先生不记得她。先生这样的人世界上四处都是,对应着“我唯一对你的要求,是请你相信”的,是关于爱与欲望的欺骗。
-
所以到底该相信这是爱,还是不相信呢?
反正我没相信。
-
女人对先生是宗教的爱,她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具象的人,作为自己无聊生活里的情感寄托,又把对男人的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为得到而快乐、为失去而痛苦,有的人就喜欢沉迷痛苦,就算有幸福人生的选项,Ta也会偏偏不选。
先生对女人是欲望的爱,他不过是循着基因里的本能爱每一个路过的年轻美女,又为了体面顺口说一些动人的话术。他不爱她不记得她其实很正常,你无法强迫一个浪子把你从人生一夜的过客定义成伴侣。何故对这种人责难什么呢?
男男女女,爱来爱去,正过来反过来说,都一样。
-
“他望向我的那一秒,比你这辈子对我的了解都多。”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句词。
-
散场后对着满地狼藉的舞台界面愣神。
用独角戏去表演“孤独”二字的确最为合适,也是第二次看黄湘丽的戏,她的表演还是那么入木三分。
在倾斜不稳定、光洁却混乱的这个台面上,她一个人演出着两小时的疯狂。观众静止在座位上,只能看着这个病态的疯子一直在崩溃中摇摆。
耳边是邻座陌生女人的啜泣,而我无法共情剧中的情感。假如情感让人失控和痛苦到这种地步,我愿永远做麻木懦弱的那一个。
-
在这一时刻,我才意识到,我对爱情故事已经无感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