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

  • 爱慕读书
  • 2025-06-17 18:27:07
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闻名,却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线条纤细挺拔,融合楷、行书精髓,而他的花鸟画更是工整细腻,自成“院体”一派,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观察自然来提升艺术表现力。若论其画艺之精妙,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写生翎毛图》便是绝佳例证。此画于2020年首次公开全貌,落款确认为赵佶真迹,描绘了荔枝树丛间七只禽鸟、一只蝴蝶与栀子花交织的盛夏景致。

荔枝作为南方水果,本难现于北方宫廷,但据《老学庵笔记》记载,徽宗特命从福建移植“陈紫”荔枝树种于宣和殿前,待结实后亲手摘赏大臣,并赋诗“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蛮”。这幅画正是以移植成功的荔枝为素材,将红果累累的南国风物带入汴京画卷。画中荔枝颗颗饱满,绛纱玉肌,以工笔细写果壳纹理,又以简练笔墨勾染枝叶,在留白与密枝的对比间,形成“S”形构图,引导视线随禽鸟姿态流转于枝头,尽显生动韵律。

徽宗的艺术常寄托对精致生活的向往。荔枝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利与富贵,他借荔枝与青冠雀、栀子花等元素的和谐相映,既展现自然哲学,亦暗喻宫廷的华贵气息。这幅跨越千年的“荔枝宴”,不仅是宋代院体画的巅峰之作,更成为一位矛盾帝王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政治虽败,艺魂不朽。

绘画画画日常文物
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虽以“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