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退出排名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交流#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5-14
0
首页
>
校园
【
退出排名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交流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决定不再参加国际排名。南京大学此前也明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兰州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校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之前给QS排名报过一年数据,后来应该没有再跟进。
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以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方式,加重了高校的负担,助长了办学治校的急功近利。当国际排名成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关键绩效指标,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国际排名穷尽手段,忽略学校、学科的实际情况,让办学定位摇摆不定。
要使大学教育真正“破五唯”,就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办学历史、学科实力和地方特色,不能“一刀切”。只有让教育评价指挥棒更加科学有效,才能确保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正确航向。
不过,一些高校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以后,同时引发人们的担心和焦虑——不参加国际排名,高校之间的竞争如何遵循教育本质?需要明确的是,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并不意味着排斥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而是打破对榜单的迷恋和依赖,扬长避短、有所取舍,逐步完善和优化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认同的教育评价体系。
如果生搬硬套一些国际大学排行榜量化的指标体系,如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国际学生比例、师生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比例等,很容易导致高校办学“不接地气”。虽然围绕着量化指标,提升国际排名的成绩可能立竿见影,但如果学校因此走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内涵”的畸形繁荣道路,显然背离了师生期望和公众期待。(中国青年报;贝塔)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和雷有关的词语
下一篇
省考前最后要背的100个高频实词!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