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不是没有核心技术而是没有护城河
- 胡延平EarthRambler
- 2024-10-24 21:13:23
【中国电动车不是没有核心技术而是没有护城河】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说中国电动车没有核心技术,这明显错了。“中国电动车没有技术护城河”其实相对准确一些。
无论是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最为核心的三电系统,还是智能驾驶与数字座舱、数字底盘,包括发展中的车联网等方面,中国车企、产业链、供应链基本都有核心技术。尤其华为智驾、宁德电池、比亚迪的整体系统能力都已是世界水准,吉利的极氪、奇瑞的捷途等子品牌、蔚小理等新势力去年今年进步也尤其显著。在核心技术基础上,制造能力、产品集成、快速迭代、价格杀等鲜明特点,使得中国电动车竞争力不同以往。
但是有核心技术不等于有技术护城河。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没有护城河但有核心技术,自己也能把车造出来,而且还不错。但护城河的关键角度在于,技术产品要有一定程度的独特优势、战略生态位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你能做得比较好,别人可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完全可以不需要你甚至覆盖你,这就不叫有护城河。反过来,如果能力不及别人甚至还有被降维打击的隐忧,就更说不上有护城河,除非拿市场分界线当护城河。
实际上中国电动车在至少6个关键方面没有技术护城河:
1.电池之变:磷酸铁锂、三元锂必然退场,半固态只是过渡,固态才是方向,迄今宁德、比亚迪等只是对外谈到可能的时间节点,并无胜券。
2.电机之不变:已有数款国产电机在转速、效能、功率体积比等指标方面表现出前沿水平,但电机领域国内外你追我赶,都只是不断逼近天花板,且技术产品并不具备独特的领先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3.电控:主要车企大家水平都会差不多。
4.智驾:多数车企最终会采用少数几家供应商的整体方案,背后又是为数更少的SoC芯片算力平台(这个部分的竞合较量以及能力水准会相当关键),最终大家都会从目前的L3+走向L4,L5也并非遥不可及但并不取决于个别技术要件而是整体生态。
5.数字座舱:下一步从根本上不是比方案而是比生态,且数字座舱也有个问题,“座”在谁的系统之上。
6.形态:冰箱彩电大沙发不是形态,而是对形态最粗浅的理解,仅就轴距这件事,才刚有两三家车企开始明白长轴距怎么玩。未来的“第三空间”,究竟如何定义和实现,恐怕需要更激进些,因循在窠臼里貌似稳妥安全但不会有答案。
一言以蔽之,未来产业市场领导力主要来自能源、智能、形态、生态四要素。但是这四要素都还在进化迭代过程中。一切既没有定格,也没有定型。如果不能快速升维,就会被降维打击。几年后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以及没有高阶智驾能力的二手电动车会大幅贬值,会是最好的说明。但那时候包括固态电池在内主要车企都已经搞定了呢?这不是还有国内外不同背景的供应链嘛。
所以现在说没有核心技术的确不对,说没有护城河才相对准确。未来会怎样,还要看接下来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自的作为。但是但是,话说如果退一万步是两套体系的情况下,中间明明是道沟,什么护城河不护城河的。
无论是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最为核心的三电系统,还是智能驾驶与数字座舱、数字底盘,包括发展中的车联网等方面,中国车企、产业链、供应链基本都有核心技术。尤其华为智驾、宁德电池、比亚迪的整体系统能力都已是世界水准,吉利的极氪、奇瑞的捷途等子品牌、蔚小理等新势力去年今年进步也尤其显著。在核心技术基础上,制造能力、产品集成、快速迭代、价格杀等鲜明特点,使得中国电动车竞争力不同以往。
但是有核心技术不等于有技术护城河。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没有护城河但有核心技术,自己也能把车造出来,而且还不错。但护城河的关键角度在于,技术产品要有一定程度的独特优势、战略生态位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你能做得比较好,别人可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完全可以不需要你甚至覆盖你,这就不叫有护城河。反过来,如果能力不及别人甚至还有被降维打击的隐忧,就更说不上有护城河,除非拿市场分界线当护城河。
实际上中国电动车在至少6个关键方面没有技术护城河:
1.电池之变:磷酸铁锂、三元锂必然退场,半固态只是过渡,固态才是方向,迄今宁德、比亚迪等只是对外谈到可能的时间节点,并无胜券。
2.电机之不变:已有数款国产电机在转速、效能、功率体积比等指标方面表现出前沿水平,但电机领域国内外你追我赶,都只是不断逼近天花板,且技术产品并不具备独特的领先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3.电控:主要车企大家水平都会差不多。
4.智驾:多数车企最终会采用少数几家供应商的整体方案,背后又是为数更少的SoC芯片算力平台(这个部分的竞合较量以及能力水准会相当关键),最终大家都会从目前的L3+走向L4,L5也并非遥不可及但并不取决于个别技术要件而是整体生态。
5.数字座舱:下一步从根本上不是比方案而是比生态,且数字座舱也有个问题,“座”在谁的系统之上。
6.形态:冰箱彩电大沙发不是形态,而是对形态最粗浅的理解,仅就轴距这件事,才刚有两三家车企开始明白长轴距怎么玩。未来的“第三空间”,究竟如何定义和实现,恐怕需要更激进些,因循在窠臼里貌似稳妥安全但不会有答案。
一言以蔽之,未来产业市场领导力主要来自能源、智能、形态、生态四要素。但是这四要素都还在进化迭代过程中。一切既没有定格,也没有定型。如果不能快速升维,就会被降维打击。几年后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以及没有高阶智驾能力的二手电动车会大幅贬值,会是最好的说明。但那时候包括固态电池在内主要车企都已经搞定了呢?这不是还有国内外不同背景的供应链嘛。
所以现在说没有核心技术的确不对,说没有护城河才相对准确。未来会怎样,还要看接下来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自的作为。但是但是,话说如果退一万步是两套体系的情况下,中间明明是道沟,什么护城河不护城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