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恶意提问:东北冬天很冷...
- 鱼老斯Leetime
- 2024-11-02 07:18:36
之前被恶意提问:东北冬天很冷,电车有体验感么?
正好路过看到一台提前换了冬季胎的绿牌车,我就借机会聊一聊。
在东北寒冷的冬季,新能源纯电车型除了要面对极寒低温对电池续航高达至少5折的挑战外,还要卸掉低滚阻轮胎,换上冬季胎来提升必要的行驶稳定性。
这些对于纯电续航方面确实很不友好,但可以用,而且会越来越好!
但看似逆风局,其实不是逆风局,前几年补能不太行,但现在高速补能拉起来了,至少在吉林省这块是没啥问题了。
目前自主新能源无论是动力、经济性、智能化、舒适配置等方面做的都太棒了!
就算是面对续航打折等情况,我还是愿意去拥抱新能源的。
纯电方面:
双电机&前驱是刚需,大的锂电池也是刚需,所以B级轿车70度+是底线,100度会很幸福,这样至少能保证拥有一个真实的200多公里的续航。
真实电耗基本上都会维持在接近30,上高速120会超过30,暖风和大放电功率输出真的很残暴
带油箱方面:
增程和插混受到的影响就不会有纯电车型这么大的跨度,纯电车型续航夏天500+冬天锐减到250,是不是很可怕?比起这个,带油箱的车冬季油耗会高一些,仅此而已。
比如这句话:冬天拉电池,夏天拉油箱
但如果高速补能足够发达,电桩密度再高一些,800V的纯电车子的冬季补能焦虑会逐渐消除的。
目前我做好补能规划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冬季去滑雪,去自驾。
这里面还是需要大家去逐渐适应和接受。
所以这个冬天,赶上全国到东北玩雪的旅游热,有没有新能源厂家要来试试的?
感觉都是机会啊!
大v聊车
正好路过看到一台提前换了冬季胎的绿牌车,我就借机会聊一聊。
在东北寒冷的冬季,新能源纯电车型除了要面对极寒低温对电池续航高达至少5折的挑战外,还要卸掉低滚阻轮胎,换上冬季胎来提升必要的行驶稳定性。
这些对于纯电续航方面确实很不友好,但可以用,而且会越来越好!
但看似逆风局,其实不是逆风局,前几年补能不太行,但现在高速补能拉起来了,至少在吉林省这块是没啥问题了。
目前自主新能源无论是动力、经济性、智能化、舒适配置等方面做的都太棒了!
就算是面对续航打折等情况,我还是愿意去拥抱新能源的。
纯电方面:
双电机&前驱是刚需,大的锂电池也是刚需,所以B级轿车70度+是底线,100度会很幸福,这样至少能保证拥有一个真实的200多公里的续航。
真实电耗基本上都会维持在接近30,上高速120会超过30,暖风和大放电功率输出真的很残暴

带油箱方面:
增程和插混受到的影响就不会有纯电车型这么大的跨度,纯电车型续航夏天500+冬天锐减到250,是不是很可怕?比起这个,带油箱的车冬季油耗会高一些,仅此而已。
比如这句话:冬天拉电池,夏天拉油箱

但如果高速补能足够发达,电桩密度再高一些,800V的纯电车子的冬季补能焦虑会逐渐消除的。
目前我做好补能规划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冬季去滑雪,去自驾。
这里面还是需要大家去逐渐适应和接受。
所以这个冬天,赶上全国到东北玩雪的旅游热,有没有新能源厂家要来试试的?

大v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