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隐藏式门把手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
- 繆斯高
- 2025-05-13 19:13:56
这两年,隐藏式门把手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从特斯拉到蔚小理,再到问界,车企纷纷跟进。但争议也随之而来:碰撞后打不开、冬天冻住、操作反人类……甚至可能会酿成过悲剧。那这是否意味着隐藏式门把手“必然不安全”?
首先,现在的行业现状就是特斯拉“带节奏”,但问题不在技术本身。特斯拉最早推广隐藏式门把手,主打科技感,但早期设计的确存在缺陷。新势力紧随其后,部分车企为追求“炫酷”忽视了可靠性,导致乱象。不过,通过工信部认证的车型,安全性是有基础保障的,不能一概否定。
其次,安全≠形式,关键在规范。传统门把手也有失灵风险,隐藏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应急机制是否完善。例如,问界M8、小米SU7改用“半隐藏式”,大众ID.7保留机械冗余,都是平衡美观与安全的尝试。工信部新规征求意见,正是为了规范,而非禁止。
最后大家要理性看待,技术进步需要过程。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提升颜值,是趋势之一。用户不必恐慌,但车企也需回归务实,安全不该为设计让步。正如魏建军所说:“用户体验比营销噱头更重要。”
首先,现在的行业现状就是特斯拉“带节奏”,但问题不在技术本身。特斯拉最早推广隐藏式门把手,主打科技感,但早期设计的确存在缺陷。新势力紧随其后,部分车企为追求“炫酷”忽视了可靠性,导致乱象。不过,通过工信部认证的车型,安全性是有基础保障的,不能一概否定。
其次,安全≠形式,关键在规范。传统门把手也有失灵风险,隐藏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应急机制是否完善。例如,问界M8、小米SU7改用“半隐藏式”,大众ID.7保留机械冗余,都是平衡美观与安全的尝试。工信部新规征求意见,正是为了规范,而非禁止。
最后大家要理性看待,技术进步需要过程。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提升颜值,是趋势之一。用户不必恐慌,但车企也需回归务实,安全不该为设计让步。正如魏建军所说:“用户体验比营销噱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