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脾胃不好,湿气重?这味千古食方...
山野土郎中
2021-07-15
0
首页
>
养生
脾胃不好,湿气重?这味千古食方,健脾祛湿,仅用了四味药!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湿邪重不重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的舌头。
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舌头。看舌头主要看两部分:一是看舌体,二是看舌苔。
1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湿邪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其本质却是离不开水分这个特点。
通过舌体的大小,可以判断体液的多少。水分越少,舌体越瘦;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
咱们去非洲的时候可以看看沙漠地带的人,他们很少有胖人,这就跟水分的蒸发有关系。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另外,湿多了以后舌体也可能出现裂纹,像是泡发了一样,跟咱们洗澡时间长了手上起皱一样。
2
看舌苔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清净的,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达不到这个程度,出现了腻苔,那可能就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腻苔是什么样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
像这种舌苔白厚,看起来比较滑腻的,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或体内有寒;如果舌苔黄厚而且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舌苔薄说明病只是处于初期,病位浅;舌苔厚,说明病已经逐渐侵入体内,病位较深。
那我们总结一下,看湿气在舌头的主要表现就是: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或舌体有裂痕、舌苔厚、发黏、就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还可以通过这四个信号来判断
1
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
有的人起床后觉得特别疲劳,头上像有东西裹着一样,整个人没有精气神。
2
便完不爽,小便淋漓不尽
有的人清晨大便后,发现大便黏,不容易擦干净,别人用一两张纸就行,他得用三四张。而且,有可能冲一次水还冲不干净。还有人在小便时排尿不畅,有淋漓不尽的感觉。
3
下肢易水肿
《黄帝内经》中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我们收水往低处流,湿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湿邪容易侵袭腰以下部位。
4
面色淡白,精力不济
被湿邪困住了肌表的经络,肢体就会困重,懒动;如果湿邪阻于中焦就会胸脘痞闷;如果湿邪停于下焦,气化不利就会小便短涩。
想要祛湿就要先弄明白湿是什么?
“湿”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水,右边是两把晾着的丝,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濕”。
它左边的形符说明跟水有关。右上的符号为“日”,也就是太阳,右下的表示挂在架上的丝织品。
了解到这些,湿的含义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被水浸过后的丝织品,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蒸腾往上走,形成弥漫、氤氲之势,这就形成了湿。
湿的本质是水。湿从水中来,但是又与水不同。湿是弥漫在天地之间微细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却看不见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湿是有形之物。水和湿是可以互化的。
从“湿”的造字上也能看出,水要想化成湿必须依靠阳气的作用,阳蒸水动,氤氲成湿。
湿也可以化成水,在寒凉的气温下将湿聚在一起即为水,南方很多家庭都有除湿机,这里面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降温将湿气凝聚到一起,所以除湿机里最后抽出来的都是水。
中医有很多关于病理的解释,往往就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直接或间接的取象类比。自然界中,江河湖泊之水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最后又变成了雨落下来。
在我们人体内,水液代谢也要依靠阳气的作用。水液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运行的,也就是说液态的水液需要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进行,让多余的水液就会停留在体内,导致内湿。
内湿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经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形成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所以除湿应该先当健脾胃。
健脾除湿的方子非常多,每一个方子针对的湿气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人人都适用的祛湿方,那么当数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四神汤。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大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
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道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一个药方后,宣告“四臣,事成!”。
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 ‘四神汤’了。
健脾祛湿“四神汤”
四神汤其中“四神”是指:山药、莲子、茯苓、芡实(或薏仁)。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1,约每味15克。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祛湿健脾和胃。
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芡实健脾祛湿。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芡实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四神汤里面这四位药食同源的食材性质都非常平和,效果好,不光能祛湿,还能健脾固肾,不管你是湿热还是寒湿都能用,对大家具有普遍适用性。
四神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所以非常适用,怎么吃都长不胖的瘦子,还是喝口水都长肉的胖子。特别是那些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吃多少都不长肉的人,非常有用。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四种原料。
1
莲子
俗谚有云:“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说的就是莲子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2
山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民国大医家张锡纯认为,山药即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功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且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成为无上之品。
3
茯苓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茯苓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甘、淡,平。因其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故古人谓之为“四时神药”。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茯苓在全国各地都有产出,大别山地区(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最大产地,其中又以安徽安庆所出产“安苓”的产量大。随着野生资源的消耗,野生茯苓日益稀少,目前多以人工栽培为主。
4
芡实
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它的果实很像鸡头,所以又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古药书中说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南芡主要产于湖南、广东、皖南以及苏南一带地区。北芡又称池芡,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
选择芡实一定不要选择被硫熏过的芡实,被硫黄熏过的芡实闻起来会有酸味,有可能是虫蛀后再加工的。购买的时候最好不要购买这种芡实。
以上这“四神”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非常适合那些怎么吃都长不胖的人,喝口水都会胖的人,食欲不佳或者总是会出现消化不良的人。但是若是近期大便干燥就暂时不要吃,等身体恢复再食用。
(文中方剂请咨询专业医师后再使用)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48】修正 文山超细三七粉*25...
下一篇
【知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