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到底指的是什么?

  • 朱海峤医生
  • 2024-11-16 14:12:23
什么是气血充盈的东方美元气鲜补从冬季开始【气血到底指的是什么?】气血不足的人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面色无华或面色暗淡、身体倦乏、月经失调、手脚冰凉、失眠多梦、甲床苍白、毛发干枯易脱落、眼睛干涩等等。
气血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在中医中,气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气体和机能,包括呼吸、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过程中展现的动能和动作,属于阳属性。这里的“气”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气在人体内是不断运动的,不断出入、升降于各个脏腑、孔窍之间。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需要通过气的运动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人体新陈代谢之后形成的废物、水液等变成汗、尿、便等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也依赖于气的作用。因而其对人体有推动调控、温煦凉润、防御、固摄和中介作用。
血:中医的血不仅指血液,还包括体液如津液(口水)、组织液等,是营养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属于阴属性。
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都依赖于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所有脂肪、肌肉等组织都依赖于血的灌溉与濡养作用。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是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脾气充足,发挥统摄作用使血行脉中而不致逸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濡养功能的发挥。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病变,临床上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因而治疗这些出血病变时,必须用健脾补气方法,益气以摄血。
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的三个方面体现了气对于血的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载气,为气提供营养和载体,是气的基础。血能养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在人体各个部位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故血足则气旺。人体脏腑、肢节、九窍等任何部位,一旦失去血的供养,这些部位即可出现气虚衰少或气的功能丧失的病变。血虚的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道理即在于此。
血能载气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血为气之守”,“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说明气依附于血而得以存在体内,并以血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因此,血液虚少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而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地丧失,往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血能养气与血能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总之,血属阴,气属阳。气血阴阳之间协调平衡,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反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协调平衡的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法则之一。
如果出现上述气血不足的表现 ,最好及时看看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调理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节,如调整饮食、增加适当的运动等方式来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气血到底指的是什么?气血到底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