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寒,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

  • 胡慧中HuHuichung
  • 2025-01-06 20:50:41
进入小寒,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因此民间习俗中在冬日吃羊肉、狗肉的习惯;然而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亦会招致反效果,所以应该要以补气润燥为主。小寒节气这天广东家家户户都有吃糯米饭的习惯,因为糯米饭不仅口感独特,而且有补中益气、抵御寒冷的功效,在寒冷的节气里吃糯米饭最适宜。

在这八十一天的时间,每一个九天的气温有很大差别,所以前人就编了“九九歌”,用来表示每一个九天间气候的差异,以及人们在每一个九里大体上应该做些什么事。古人在寒冬时期,都会有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就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到惊蛰后六天共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寒尽春来,民间叫“数九寒天”。从冬至的次日开始数起,一直数到九个九完毕,就是九九八十一天,气候亦开始暖和了。

农历腊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统称小年,亦是今年小寒节气的最后一天),为灶君上天朝玉帝的日子。灶君(相传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与灶君奶奶会朝见玉帝汇报民间过去一年的表现。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之“岁终之祭”,腊祭是冬季酬谢有关收获的鬼神的祭祀,也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今年是腊月十八日,亦即公历2025年1月17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岁末腊月的“腊祭”与后世流行的佛教“腊八节”在节日名称上同有“腊”字,但节日内涵不同。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每到腊祭这个节日民间都会男女齐集,热烈参与进来,具有庆祝丰收、慰劳劳动人民的意义。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亦有逐疫送瘟而迎春之意义。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进入小寒,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进入小寒,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