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久了,单用附子理中芄就不灵了...
- 中医王东洋
- 2025-01-20 22:13:14
阳虚久了,单用附子理中芄就不灵了,必须加行气(木香),化湿(茯苓)药!
中医常说“寒者热之”,阳虚生内寒,用热性补阳难道不对?
阳虚内寒补阳没错,但前提是阳虚时间不长!
要知道阳除了温煦作用外,还有个主要功能便是蒸腾气化水液,所以阳虚之人,体内必有寒湿!
而阳虚的长久,便是决定寒湿轻重的关键!
阳虚不久,则寒>湿,这时可用附子理中芄,来补阳散寒,蒸化水湿。
但若阳虚日久,则寒湿盛,这时再用附子理中芄就不行了!
一则因为寒湿重浊粘滞,会阻碍药物、气血运行!
二则因为附子理中芄属于纯补无泻方,全是大辛大热补阳药,这种情况下,黏腻的寒湿会和热相结合形成湿热,寒热错杂,更难办,甚至把体内堵得“水泄不通”。
所以补阳思路没错,但也要注意搭配些行气化痰湿的药,来清理下进补的道路,再进补就好不了。
就比如这位患者,用附子理中芄补阳,结果上火,口腔溃疡,舌苔变黄!
舌白苔厚腻,舌边鼓胀——便说明阳虚日久,寒湿盛。同时阳虚还导致了肝郁(肾水寒则肝木郁)
补阳没错,但需要在附子理中芄的基础上,加点行气的木香、陈皮,化湿导滞的茯苓、厚朴,还有理气活血的川芎。这样,阳气才能补进去,湿气才能排出去,给阳气腾出地方。中医 舌诊
调理身体
中医常说“寒者热之”,阳虚生内寒,用热性补阳难道不对?
阳虚内寒补阳没错,但前提是阳虚时间不长!
要知道阳除了温煦作用外,还有个主要功能便是蒸腾气化水液,所以阳虚之人,体内必有寒湿!
而阳虚的长久,便是决定寒湿轻重的关键!
阳虚不久,则寒>湿,这时可用附子理中芄,来补阳散寒,蒸化水湿。
但若阳虚日久,则寒湿盛,这时再用附子理中芄就不行了!
一则因为寒湿重浊粘滞,会阻碍药物、气血运行!
二则因为附子理中芄属于纯补无泻方,全是大辛大热补阳药,这种情况下,黏腻的寒湿会和热相结合形成湿热,寒热错杂,更难办,甚至把体内堵得“水泄不通”。
所以补阳思路没错,但也要注意搭配些行气化痰湿的药,来清理下进补的道路,再进补就好不了。
就比如这位患者,用附子理中芄补阳,结果上火,口腔溃疡,舌苔变黄!
舌白苔厚腻,舌边鼓胀——便说明阳虚日久,寒湿盛。同时阳虚还导致了肝郁(肾水寒则肝木郁)
补阳没错,但需要在附子理中芄的基础上,加点行气的木香、陈皮,化湿导滞的茯苓、厚朴,还有理气活血的川芎。这样,阳气才能补进去,湿气才能排出去,给阳气腾出地方。中医 舌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