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要重视调畅情绪...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 2025-04-27 18:36:20
2025年要重视调畅情绪,特别是要少发脾气
一
2025年为乙巳年,生活在2025年,我们要特别重视调畅情绪,尤其是避免发脾气。之所以如此说,源于五运六气的理念。
2025年乙巳年的五运六气有着这样的特点:
其一是岁运为金运不及。
金主肃降,金弱则火不受制,易成燎原之势;且金弱则木来乘金,会导致木气过旺。更逢春季肝木当令,木气更旺,木旺则生火,进一步加剧体内“火郁”状态。
这会导致火气乘克,水气来复。肺属金,金虚则肺气不足,易引发咳嗽、气短等症状;同时火气偏盛扰动心神,可能导致心烦、失眠、焦虑等情志问题。
其二,从司天在泉来看,乙巳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司天厥阴风木代表着上半年可能风气偏盛,肝木旺盛。肝主疏泄,木气过亢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甚至引发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
在泉少阳相火代表着下半年气候偏热,相火内扰。心火与相火交炽,易导致心肾不交,加重失眠、多梦、焦虑等症。
综上所述,乙巳年的整体气候与气化处于一种“木火相煽”之势,风火相生,燥热交加。
尤其是当下为乙巳年的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且气候骤变易扰动肝气,导致“肝气内洞”,加剧情绪不稳。
二
乙巳年木气偏旺,尤其是春天。春天应于木,天地之间木气当令,更逢厥阴风木司天,又逢大运的金运不及亦会导致木气偏旺。三者叠加,会加重木旺之势。
肝应于木。肝木过旺,容易告诉肝郁。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若肝木之气过于旺盛,会导致我们在情绪与生理上陷入“肝气不舒”的困境。特别是今时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再与五运六气相结合,就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或导致头痛、胸闷、口苦、面部长斑、乳腺胀痛等身体症状。
细而论之,当肝气郁结时,全身气机受阻,症状可波及多个系统:
其一,情志层面,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怒、多疑、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强迫行为或抽动症状(如眨眼、耸肩)。
其二,生理层面,肝经循行于头部,会出现头痛,尤以太阳穴胀痛为甚;肝经过于两胁,会导致胁肋胀痛;肝经过乳房,会出现乳房胀痛;肝经过少腹,亦会多见少腹坠胀。
其三,若肝旺兼有湿热,则会转化为肝胆湿热之证,表现为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皮肤长斑或痤疮。
其四,肝郁则气滞,气滞则痰滞血瘀。气滞与痰瘀互结,就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诸症。
进一步说,肝木过旺,或郁而化火,肝火灼伤脾胃,导致肝脾(胃)失调,或脾虚而生痰,痰湿上蒙清窍,更兼肝木上扰,诱发头晕、健忘、失眠,甚至焦虑症、抑郁症等身心疾病。
三
乙巳年大概率容易诱发心火偏旺诸证,尤其是焦虑症。焦虑症即源于火热之邪扰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安。
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有如下三点理由:
其一,肝郁化火,扰动心神
乙巳年金运不及以及厥阴风木司天都会导致肝木过旺,若疏泄失常,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动心神,导致焦虑、烦躁、失眠等症,中医称为“肝郁化火证”。
其二,金虚火旺,肺失肃降
金运不及,肺气虚弱,肃降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调。肺与大肠相表里,可能出现肠鸣、便秘等躯体症状,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其三,心肾不交,相火妄动
乙巳年的在泉为少阳相火,相火当令会加剧心火亢盛。若素体肾水不足,无力制火,则心肾不交,易出现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形成恶性循环。
四
综上所述,乙巳年大概率会导致不少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心身和谐呢?
其一,疏肝解郁。
方法很多,既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汤药。就针灸而言,可针刺太冲、期门、内关诸穴;用汤药则可考虑应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等疏通肝经,化解气滞。针对火气偏盛者,辅以清肝泻火之法,如合用栀子厚朴汤,或加夏枯草、栀子等药味。
我临床喜用《桂本伤寒论》的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我的临床常用剂量为:柴胡15,黄芩10,党参20,生姜三片,大枣20克(切开),炙甘草10,天花粉15,黄连6,丹皮15,水煎服,日一剂。此方原用于治疗:“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我的临床体会是,凡“其气在上”诸症皆可应用此方。显然,乙巳年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此类病症。
平时当努力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过度思虑。亦可通过积极运动来宣畅阳气,调节气机升降平衡。
其二,调和脾胃,祛痰化湿。
肝郁克脾,需兼顾健脾祛湿。我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温胆汤、三仁汤合异功散等方剂,疗效满意。
亦可配合饮食调养,比如可常服茯苓山药粥、陈皮薏米茶等,都有助于切断“肝郁→脾虚→痰湿”的病理链条。
其三,祛风化痰,宁神开窍。
针对风痰上扰导致的抽动、烦躁,采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平肝熄风。亦可结合针灸、耳穴压豆、头部刮痧等方法,可以缓解神经系统的不适症状。
其五,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可考虑应用交泰丸,或潜阳丹合封髓丹,都可引火下行,以缓解虚火上浮,上扰心神的病机。
亦可用外敷中药的方法来引火下行,比如,我临床常细辛粉10克,吴茱萸粉10克,混合均匀,每次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涌泉穴,外包纱布及胶布固定。可先敷两三个小时,观察一下局部皮肤,防止灼伤。若无不适,可适当延长外敷时间。涌泉为肾经井穴,用此法最能引火下行。
也可以艾灸涌泉穴、内关穴,既可引火下行,兼可调畅情绪。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伤阴。因为熬夜会伤损五脏,且容易诱发心肾不交,兼会导致体质下降。
其六,加强情绪管理
建议多食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颇有清肝之功。亦可适量吃点酸味的食物,如柠檬、乌梅、酸菜等等,可助收敛肝火。且需避免摄入辛辣燥热食物,如煎炸、烧烤、辣椒、刚烤出来的面包等等。
对于总是情绪失控的朋友,建议不妨养成写情绪日记的习惯。平时保持内心清静,避免过度思虑。若遇到一些内心不愉悦或想发脾气的事情时,可尝试做数个深呼吸,配合按压内关穴,即有助于快速平复心境。
2025年乙巳年的五运六气格局以“金虚木旺、火气偏盛”为特点,易导致肝郁化火、心肺失调、心神失养,从而诱发或加重情绪失衡或多种心理疾病。调养时需注重疏肝、清火、安神,顺应天时以平衡气机,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而且我们要明确地知道,乙巳年虽然气运特殊,却并非不可调和。若能学习并灵活应用五运六气的理念,及早干预、身心共治,那么一定可以保持心情和畅,从而守护内在的平和与健康。
一
2025年为乙巳年,生活在2025年,我们要特别重视调畅情绪,尤其是避免发脾气。之所以如此说,源于五运六气的理念。
2025年乙巳年的五运六气有着这样的特点:
其一是岁运为金运不及。
金主肃降,金弱则火不受制,易成燎原之势;且金弱则木来乘金,会导致木气过旺。更逢春季肝木当令,木气更旺,木旺则生火,进一步加剧体内“火郁”状态。
这会导致火气乘克,水气来复。肺属金,金虚则肺气不足,易引发咳嗽、气短等症状;同时火气偏盛扰动心神,可能导致心烦、失眠、焦虑等情志问题。
其二,从司天在泉来看,乙巳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司天厥阴风木代表着上半年可能风气偏盛,肝木旺盛。肝主疏泄,木气过亢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甚至引发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
在泉少阳相火代表着下半年气候偏热,相火内扰。心火与相火交炽,易导致心肾不交,加重失眠、多梦、焦虑等症。
综上所述,乙巳年的整体气候与气化处于一种“木火相煽”之势,风火相生,燥热交加。
尤其是当下为乙巳年的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且气候骤变易扰动肝气,导致“肝气内洞”,加剧情绪不稳。
二
乙巳年木气偏旺,尤其是春天。春天应于木,天地之间木气当令,更逢厥阴风木司天,又逢大运的金运不及亦会导致木气偏旺。三者叠加,会加重木旺之势。
肝应于木。肝木过旺,容易告诉肝郁。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若肝木之气过于旺盛,会导致我们在情绪与生理上陷入“肝气不舒”的困境。特别是今时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再与五运六气相结合,就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或导致头痛、胸闷、口苦、面部长斑、乳腺胀痛等身体症状。
细而论之,当肝气郁结时,全身气机受阻,症状可波及多个系统:
其一,情志层面,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怒、多疑、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强迫行为或抽动症状(如眨眼、耸肩)。
其二,生理层面,肝经循行于头部,会出现头痛,尤以太阳穴胀痛为甚;肝经过于两胁,会导致胁肋胀痛;肝经过乳房,会出现乳房胀痛;肝经过少腹,亦会多见少腹坠胀。
其三,若肝旺兼有湿热,则会转化为肝胆湿热之证,表现为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皮肤长斑或痤疮。
其四,肝郁则气滞,气滞则痰滞血瘀。气滞与痰瘀互结,就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诸症。
进一步说,肝木过旺,或郁而化火,肝火灼伤脾胃,导致肝脾(胃)失调,或脾虚而生痰,痰湿上蒙清窍,更兼肝木上扰,诱发头晕、健忘、失眠,甚至焦虑症、抑郁症等身心疾病。
三
乙巳年大概率容易诱发心火偏旺诸证,尤其是焦虑症。焦虑症即源于火热之邪扰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安。
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有如下三点理由:
其一,肝郁化火,扰动心神
乙巳年金运不及以及厥阴风木司天都会导致肝木过旺,若疏泄失常,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动心神,导致焦虑、烦躁、失眠等症,中医称为“肝郁化火证”。
其二,金虚火旺,肺失肃降
金运不及,肺气虚弱,肃降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调。肺与大肠相表里,可能出现肠鸣、便秘等躯体症状,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其三,心肾不交,相火妄动
乙巳年的在泉为少阳相火,相火当令会加剧心火亢盛。若素体肾水不足,无力制火,则心肾不交,易出现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形成恶性循环。
四
综上所述,乙巳年大概率会导致不少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心身和谐呢?
其一,疏肝解郁。
方法很多,既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汤药。就针灸而言,可针刺太冲、期门、内关诸穴;用汤药则可考虑应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等疏通肝经,化解气滞。针对火气偏盛者,辅以清肝泻火之法,如合用栀子厚朴汤,或加夏枯草、栀子等药味。
我临床喜用《桂本伤寒论》的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我的临床常用剂量为:柴胡15,黄芩10,党参20,生姜三片,大枣20克(切开),炙甘草10,天花粉15,黄连6,丹皮15,水煎服,日一剂。此方原用于治疗:“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我的临床体会是,凡“其气在上”诸症皆可应用此方。显然,乙巳年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此类病症。
平时当努力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过度思虑。亦可通过积极运动来宣畅阳气,调节气机升降平衡。
其二,调和脾胃,祛痰化湿。
肝郁克脾,需兼顾健脾祛湿。我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温胆汤、三仁汤合异功散等方剂,疗效满意。
亦可配合饮食调养,比如可常服茯苓山药粥、陈皮薏米茶等,都有助于切断“肝郁→脾虚→痰湿”的病理链条。
其三,祛风化痰,宁神开窍。
针对风痰上扰导致的抽动、烦躁,采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平肝熄风。亦可结合针灸、耳穴压豆、头部刮痧等方法,可以缓解神经系统的不适症状。
其五,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可考虑应用交泰丸,或潜阳丹合封髓丹,都可引火下行,以缓解虚火上浮,上扰心神的病机。
亦可用外敷中药的方法来引火下行,比如,我临床常细辛粉10克,吴茱萸粉10克,混合均匀,每次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涌泉穴,外包纱布及胶布固定。可先敷两三个小时,观察一下局部皮肤,防止灼伤。若无不适,可适当延长外敷时间。涌泉为肾经井穴,用此法最能引火下行。
也可以艾灸涌泉穴、内关穴,既可引火下行,兼可调畅情绪。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伤阴。因为熬夜会伤损五脏,且容易诱发心肾不交,兼会导致体质下降。
其六,加强情绪管理
建议多食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颇有清肝之功。亦可适量吃点酸味的食物,如柠檬、乌梅、酸菜等等,可助收敛肝火。且需避免摄入辛辣燥热食物,如煎炸、烧烤、辣椒、刚烤出来的面包等等。
对于总是情绪失控的朋友,建议不妨养成写情绪日记的习惯。平时保持内心清静,避免过度思虑。若遇到一些内心不愉悦或想发脾气的事情时,可尝试做数个深呼吸,配合按压内关穴,即有助于快速平复心境。
2025年乙巳年的五运六气格局以“金虚木旺、火气偏盛”为特点,易导致肝郁化火、心肺失调、心神失养,从而诱发或加重情绪失衡或多种心理疾病。调养时需注重疏肝、清火、安神,顺应天时以平衡气机,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而且我们要明确地知道,乙巳年虽然气运特殊,却并非不可调和。若能学习并灵活应用五运六气的理念,及早干预、身心共治,那么一定可以保持心情和畅,从而守护内在的平和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