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当一个人/一群人/一类人有着某些传...
瓶装焰火
2021-09-24
0
首页
>
科普
当一个人/一群人/一类人有着某些传奇而隐秘的故事,非常应该也特别值得被大众了解时,在我看来,在当下电影仍是讲述这些故事最好的形式。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我相信只要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大家都曾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背诵过如上文字。
但这相当简短的三四十个字背后的故事,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同我一样,没有那么了解。
当年参与到这项任务中的航天人,被称为“18勇士”。
然而这个称呼不是代表18个具体的人,而是是代表18所需专业背后的太多无名功臣。
这些人无一不是科研大佬、技术骨干、精英学子,甚至还有战斗英雄,但他们送卫星上天的壮举,却是吃着窝头,在日夜饮风食土的内蒙古戈壁,住着沙石简单筑成的“打干垒”实现的。
有情饮水饱,有理想饮风沙又何妨?
但比起生命危险来,生活的艰苦仿佛又不算什么了。
火箭所使用的固体发动机,固体燃料完成浇灌之后,表面形状并不能完全做到平整,而火箭升空时能量释放最重要的便是稳定与均衡。
由于含能固体燃料极易燃烧,一点静电,稍重的摩擦或是挤压,就会让一整个车间刹那化为须有,所以必须要由技术人员手工进行整形。
这样的“火药雕刻师”,直到如今也仅有200人,可以说我国每一台固体发动机每一次的点火背后,都有一次这群人与死神的博弈。
这样的传奇,多值得被拍成电影啊!
「我和我的父辈」中由章子怡自导自演的「诗」,讲述的正是那个年代那群航天人的故事。
在星辰间谱写诗篇,这是多么饱含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
章子怡的表演处女作是「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处女作是“我造火箭的父亲母亲”,这我完全没有想到。
「诗」前不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放映,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观众。
航天载人首飞英雄杨利伟,“大国工匠”徐立平都在其中。
但最令我感慨的还是两位老人,一位是当年“18勇士”货真价实的领军人物,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领导小组组长戚发轫院士。
另一位是在内蒙为航天事业深耕37年的高崇武院长。
88岁的戚院士,说自己“噙着泪看完了这个片子。电影人艺术的真实的,再现了50年前那种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
高院长说自己是“流着泪看完这个电影的……这个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情况,包括牺牲了的我的战友。我亲自见证过燃烧,见证过爆炸,见证过牺牲。”
毫无疑问,他们看到了创作者的赤诚真心,看到了章子怡是带着对电影和航天人的双重敬畏,在讲述这个故事。
就如同当我们提及一部电影,总是率先想到主演。当我们提及航天,往往也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些航天员与一个个承载着太多意义的飞行器名称,但其背后那些默默为了理想与大爱“作诗”,从不求功名的一代又一代人,同样应被铭记,以电影为他们立传。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消防日签# 消火栓如何使用你知道吗?
下一篇
原来我们的国旗是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