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缺氧事件”的起因是火山爆发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飙升,随之升高的气温把地球两极的海冰都融化了。今天的地球南北极是洋流的发动机,海水在这里遇冷下沉,来自热带的温暖海水流过来填补空白,由此形成了复杂
- 三联生活周刊
- 2022-07-15 14:46:30
高温热浪是一种灾害天气地球气温升高会带来什么后果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全球变暖后的气候变化以及带来的次生灾害。在19世纪,一位名叫斯万特·阿伦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的瑞典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表温度将上升5~6℃。这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工业革命烧掉的化石能源有可能会导致地球升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少政治家和普通民众觉得地球历史上经历过好多次气候变化,最终都挺过来了,所以人类不必担心。这个前提当然没错,但历史上发生的气候变化都是以万年计的,时间尺度相当大,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速度惊人,是以百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的,大部分生物难以适应如此剧烈的变化,将会导致大量物种灭绝,人类肯定会受影响。
二氧化碳危机甚至不全是气候问题,还涉及海平面上升和海水酸化等次生灾害。前者来自于海水受热膨胀以及冰川融化,从1993年开始便一直以每年3.4毫米的速度在上升。后者则是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之后必然导致的结果,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层海水的酸度已经增加了30%。
分享一个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飙升后“大洋缺氧事件”的科普。
【“大洋缺氧事件”的起因是火山爆发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飙升,随之升高的气温把地球两极的海冰都融化了。今天的地球南北极是洋流的发动机,海水在这里遇冷下沉,来自热带的温暖海水流过来填补空白,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洋流系统。
如今地球海水大约每500年循环一次,来自南北极的冰冷海水会为赤道地区的深海带去氧气,否则那里将会是一片无氧的死亡带。一旦两极海冰融化,洋流便停止了,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的降雨量增大,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大量流入海洋,导致了海水的富营养化,加剧了氧气的消耗。于是,每当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时,地球上的海洋便成了动物的坟场,尸体沉入海底,又因为那里的无氧条件而无法腐烂,只能原样保留下来。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后,这层淤泥因为地质活动而被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成了石油。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洋缺氧事件是地球的一次自救行动。大量的有机碳通过这一事件被埋入海底,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地球两极再次结冰,洋流重启,把氧气送入深海,海洋重新恢复生机。而人类大规模开采化石能源的行为就相当于一次人为的火山喷发事件,我们用矿井和油井代替了火山,把埋在地下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
研究显示,触发一次极端缺氧事件所需要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工业革命前平均水平的4倍,活跃的火山活动需要维持几千甚至上万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如今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5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将会达到两倍。如果我们没有立刻开始减排行动的话,到本世纪末时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就将达到工业革命前的4倍,那时的人类后代便将“有幸”亲眼目睹“大洋缺氧”这一极端事件的发生。
当然了,地球是不怕的,它还可以再次把有机碳沉入深海,以此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只不过这一次沉入海底的不光是海洋动物和浮游生物,还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8期 | 未来的能源《人类能源简史》
不少政治家和普通民众觉得地球历史上经历过好多次气候变化,最终都挺过来了,所以人类不必担心。这个前提当然没错,但历史上发生的气候变化都是以万年计的,时间尺度相当大,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速度惊人,是以百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的,大部分生物难以适应如此剧烈的变化,将会导致大量物种灭绝,人类肯定会受影响。
二氧化碳危机甚至不全是气候问题,还涉及海平面上升和海水酸化等次生灾害。前者来自于海水受热膨胀以及冰川融化,从1993年开始便一直以每年3.4毫米的速度在上升。后者则是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之后必然导致的结果,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层海水的酸度已经增加了30%。
分享一个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飙升后“大洋缺氧事件”的科普。
【“大洋缺氧事件”的起因是火山爆发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飙升,随之升高的气温把地球两极的海冰都融化了。今天的地球南北极是洋流的发动机,海水在这里遇冷下沉,来自热带的温暖海水流过来填补空白,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洋流系统。
如今地球海水大约每500年循环一次,来自南北极的冰冷海水会为赤道地区的深海带去氧气,否则那里将会是一片无氧的死亡带。一旦两极海冰融化,洋流便停止了,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的降雨量增大,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大量流入海洋,导致了海水的富营养化,加剧了氧气的消耗。于是,每当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时,地球上的海洋便成了动物的坟场,尸体沉入海底,又因为那里的无氧条件而无法腐烂,只能原样保留下来。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后,这层淤泥因为地质活动而被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成了石油。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洋缺氧事件是地球的一次自救行动。大量的有机碳通过这一事件被埋入海底,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地球两极再次结冰,洋流重启,把氧气送入深海,海洋重新恢复生机。而人类大规模开采化石能源的行为就相当于一次人为的火山喷发事件,我们用矿井和油井代替了火山,把埋在地下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
研究显示,触发一次极端缺氧事件所需要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工业革命前平均水平的4倍,活跃的火山活动需要维持几千甚至上万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如今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5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将会达到两倍。如果我们没有立刻开始减排行动的话,到本世纪末时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就将达到工业革命前的4倍,那时的人类后代便将“有幸”亲眼目睹“大洋缺氧”这一极端事件的发生。
当然了,地球是不怕的,它还可以再次把有机碳沉入深海,以此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只不过这一次沉入海底的不光是海洋动物和浮游生物,还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8期 | 未来的能源《人类能源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