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逝世36周年

  • 史墨尘
  • 2022-07-31 11:29:01
邓稼先逝世36周年 1979年,一次航投实验中,原子弹意外摔裂。邓稼先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下车,我去看看。”说着他独自奔向满是辐射的出事地点。

邓稼先早在1958年就被秘密调到我国西部沙漠——原子弹科研基地,他要在零下30多度的荒漠戈壁,带领团队为我国放一个“大炮仗”。

为了尽早将原子弹研制出来,邓稼先和队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武器实验之前,研制出原子弹雏形。

然而,科研试制,是一个失败与成功同在的过程,这个“大炮仗”还需要不断地改善进步。

1979年,在一次航投原子弹实验中,由于降落伞没有及时打开,原子弹从高空坠落掉在地上碎裂了。

此时的原子弹碎片辐射非常强,近距离接触对人伤害很大,尤其是Y射线。在它面前,人类无从躲避,它连卢浮宫也能轻易穿透到对面。

对此危害邓稼先是非常清楚的,看着原子弹高空坠落,他焦虑不安。紧握的拳头,骨节泛白,满是胡茬的脸上能明显看到紧咬的腮帮。

他紧走两步来到门前阻住想要下车的人说:“你们都在车上,不要下去,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说着他快步向事发地跑去,小心翼翼地检查。他虽然穿了防护服,但仍然遭受到强烈的核辐射,直到上车,他的双腿还在明显打颤、呼吸也很急促。

上级领导要求他迅速住院检查,将伤害减少到最小。但时间宝贵,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领导的好意,继续航投实验的修复工作。

为了科研试制工作的推进,邓稼先一点时间也舍不得浪费。

此时很多复杂的计算他们只能依赖于算盘,一个数据的演变和最终确定他们需要一个团队三班倒的轮番工作。为此,他时常感叹:“一个太阳不够用啊!”

事件过后很久,邓稼先因工作需要回到北京,作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听说他遭受了核辐射,非要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后发现,核辐射早已侵入他的肾脏和肝脏,骨髓里也有放射物质。

由于当时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疗,核辐射的伤害已经很严重了。

核辐射的伤害不仅是严重的,而且是长期的。它损伤人体器官之后,还继续损坏创伤面不让其愈合,长久下去,令损伤处发生恶变。

自此,遭受了核辐射的邓稼先,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原来英俊的脸庞变得苍白而憔悴,身体也迅速消瘦下去,他的旧衣服衣服穿在身上也是荡来荡去。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躺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然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在科研一线。

经过医院的简单处理后,他再次回到戈壁,邓稼先并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照样干工作、挑大梁。常常和同事一起扎进实验室,困难和危险照样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爆破实验要安装雷管,他认为年轻人都是新鲜血液,不能被伤害,他要保护他们。可青年们不同意,纷纷要求参与爆破工作。

最后邓稼先用权势命令大家:“我是院长,我说了算。你们还年轻,不能去!”危险时刻,他依然冲锋在前……

1986年,核辐射导致邓稼先身患癌症,一次又一次的手术也没能让他的身体机能恢复,疼痛一直在撕扯着他虚弱的身体,注射强效镇痛药也不能减轻其痛苦。

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62岁。

邓稼先28年默默无闻,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科研试制的第一线,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核武器的巨变与邓稼先密不可分。

他热爱祖国国防事业,关心爱护科研人员,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真正做到了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被人民牢记。

让我们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致敬!
邓稼先逝世3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