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四川最大地震
- 包容万物恒河水
- 2022-09-10 03:35:23
建筑抗震设防简单科普:汶川、芦山和九寨沟地震的经验表明,建筑设防与否,其毁伤结果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设防薄弱在建筑结构上的表现,简单的不完全概括,可以列举为4个方面,即“散”“脆”“偏”“单”。
一、“散”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纵横墙间连接薄弱,构造柱缺失或不足,圈梁缺失、不足或不封闭。
②竖向构件(墙、柱)与水平构件(梁、楼板、檩条等)连接薄弱,构造柱缺失或不足,圈梁缺失、不足或不封闭。
③门窗洞口两侧无构造柱;横墙间距过大;砌筑纵或横墙长度超过3m而无构造柱。
④有未经专门抗震设计的圆弧状填充墙。
⑤砌体砌筑质量差,砂浆强度不足。
图1就是典型的“散”结构,缺少圈梁和构造柱,地震时纵横墙分离、楼板与墙分离)
二、“脆”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承重墙材料为生土、土坯等脆弱建料;或为干砌或泥结红砖、灰砂砖等。
②因窗下或窗间填充墙约束形成短柱。
③强弯弱剪、弱节点强构件。
④有构造不良的围墙、连接不牢的吊灯、吊顶、玻璃等。
图2是都江堰市交通稽征所,三层框架结构,建于1997年。由于填充墙砌筑不合理,导致框架柱形成短柱破坏。
三、“偏”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多层底商砌体房屋底层各道纵墙刚度差异超过3倍,易被个个击破。
②多层框架有不当设置的半高填充墙,易因短柱的刚度大、延性差而被个个击破。
③平面布局里出外进,比如L、T、Y等形状。
④立面布局蜂瓶细腰,层间刚度分布有突变等。
图3的框架结构中,纵向三个轴线中仅第三道有半高连续填充墙,因楼板仅发生纵向平动,所以受约束柱将分担数倍于不受墙约束柱的地震剪力,导致超限而受破坏。
四、“单”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抗侧防线单一,缺少冗余备份,如易形成层屈服机制的纯框架。
②在房屋转角有独柱,一旦失效将造成大面积连续倒塌。
③砌体结构圈梁、构造柱等措施缺失或不足。
④窗间墙、窗端墙宽度过小等。
图4展示了一种“单”的表现,结构转角只有独柱,一旦失效就会造成下图所示的从下到上各层连续倒塌。
以上只是一些不完全的列举,不足之处请土木专业的同学补充指正,了解这些房屋设防缺陷,对于地震避险非常重要。
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四川最大地震 泸定地震46人遇难 泸定地震最新动态
设防薄弱在建筑结构上的表现,简单的不完全概括,可以列举为4个方面,即“散”“脆”“偏”“单”。
一、“散”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纵横墙间连接薄弱,构造柱缺失或不足,圈梁缺失、不足或不封闭。
②竖向构件(墙、柱)与水平构件(梁、楼板、檩条等)连接薄弱,构造柱缺失或不足,圈梁缺失、不足或不封闭。
③门窗洞口两侧无构造柱;横墙间距过大;砌筑纵或横墙长度超过3m而无构造柱。
④有未经专门抗震设计的圆弧状填充墙。
⑤砌体砌筑质量差,砂浆强度不足。
图1就是典型的“散”结构,缺少圈梁和构造柱,地震时纵横墙分离、楼板与墙分离)
二、“脆”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承重墙材料为生土、土坯等脆弱建料;或为干砌或泥结红砖、灰砂砖等。
②因窗下或窗间填充墙约束形成短柱。
③强弯弱剪、弱节点强构件。
④有构造不良的围墙、连接不牢的吊灯、吊顶、玻璃等。
图2是都江堰市交通稽征所,三层框架结构,建于1997年。由于填充墙砌筑不合理,导致框架柱形成短柱破坏。
三、“偏”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多层底商砌体房屋底层各道纵墙刚度差异超过3倍,易被个个击破。
②多层框架有不当设置的半高填充墙,易因短柱的刚度大、延性差而被个个击破。
③平面布局里出外进,比如L、T、Y等形状。
④立面布局蜂瓶细腰,层间刚度分布有突变等。
图3的框架结构中,纵向三个轴线中仅第三道有半高连续填充墙,因楼板仅发生纵向平动,所以受约束柱将分担数倍于不受墙约束柱的地震剪力,导致超限而受破坏。
四、“单”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①抗侧防线单一,缺少冗余备份,如易形成层屈服机制的纯框架。
②在房屋转角有独柱,一旦失效将造成大面积连续倒塌。
③砌体结构圈梁、构造柱等措施缺失或不足。
④窗间墙、窗端墙宽度过小等。
图4展示了一种“单”的表现,结构转角只有独柱,一旦失效就会造成下图所示的从下到上各层连续倒塌。
以上只是一些不完全的列举,不足之处请土木专业的同学补充指正,了解这些房屋设防缺陷,对于地震避险非常重要。
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四川最大地震 泸定地震46人遇难 泸定地震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