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人合一”——人类文明与文...

  • 回归本源的路上
  • 2023-04-01 01:30:34
九、“天人合一”——人类文明与文化不灭的传承
如今,在北纬 30°这条灵性时空文明带上,为什么只剩下“中华文明”?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秉持着“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就是本源、先天德道、神圣的境界,就是正大光明,就是“终极文明”的内涵,而中华文明就是本源的、终极的文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因此,正是“天人合一”思想,才使人类的文明通过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至今。
什么是天人合一?站在天地之间,天人合一是人类的起源和归属,就是人心无我,无我为德即入道归源,滴水入海即是海。站在天道,“天人本为一,何需合?”因此,“天人合一”即是先天本源、清净本体、先天德道、盘古、神、圣、佛、神仙、真巫、大毉的境界,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终极统一场、最高频率意识能量场,以及正能量、真理、智慧的境界等等,表达方式不同,名异义同。
“天人合一”,回归本源,就是回到人类及万物起源的源头,就是回到大德、大孝、圣人之道、大学之道,真正的康健之道。
从古至今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本源德道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终极的人类文明的传承,故使人类的文明不灭。著名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对全世界的最大贡献。”
·《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是最早映现天道,传达天意,预告、彰显圣迹之“天文”,就是“天人合一”的显现。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 孔 子 在 著《 易 传》 的 时 候, 明 确 写 了“ 天 地 人 相 通” 的 思想。孟子、荀子更是继承了孔子这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峰是在汉朝的董仲舒时期,他的“天人感应”是汉朝鼎盛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张载是明确将“天人合一”四个字连在一起的第一个人,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经》亦始于“天人合一”,所有的卦象都是关于天象以及天象映于地机、人理而成。
·《黄帝内经》虽然通篇找不到“天人合一”这个词,但其理、其相无不是在讲“天人合一”。
·《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易·系辞下》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大宗师》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黄帝阴符经》曰:“天性,人也;人性,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德,万变定基。”
·《淮南子·精神训》曰:“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 宋朝“二程”被称为“旷世大儒”,程颐曰:“天、地、人,只一道也。安有知人道而不知天道者乎?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
· 宋朝朱熹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
·《郭店竹简》曰:“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
·《对策三》曰:“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
·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曰:“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北宋哲学家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曰:“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由此可见,自古中国古籍经典,无不记载、传承、弘扬着“天人合一”思想。然而,更重要的是,“天人合一”是先天本来的状态,也就是说“天人本合一”。先天本体无我、无形无相,怎能不是“一”呢?本为一,何需“合”?因此,“天人合一”之说也是后天人心之说,因为,后天人心德降道滑而离道、离天,所以要回归于“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神、是圣,早就预知到后世子孙的失德退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讲“千古圣人,教化为根”,“孝”“文”即是“教”,认祖、识源、天人合一方为孝,以“孝”为心,顺之即可“入道”,故曰“孝道”。孝为德之本,故孝道即是德道,德道者,天人合一也。唯有“天人合一”才能使文化复兴,回归终极文明——正大光明,人类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九、“天人合一”——人类文明与文...九、“天人合一”——人类文明与文...九、“天人合一”——人类文明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