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卫星公司HEO抓拍高分辨率在轨...
- 天文八卦学家刘博洋
- 2025-03-30 13:28:30
澳大利亚卫星公司HEO抓拍高分辨率在轨中国空间站 这张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正好我前阵子调研过HEO这家公司,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公司干嘛的,这种图怎么拍的,以及拍了有什么用。
HEO是硬科技初创企业投资机构YC于2021年春投资的一个项目,最初名为HEO Robotics(
网页链接)。我最近其实也拿到了前身为YC中国的奇绩创坛的天使轮融资,核心idea之一就是做超越HEO的天基空间目标成像,所以对这家公司相当感兴趣。
在YC官网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早期愿景:“我们帮政府和国防客户可视化监控空间目标”。后来这家公司改名为HEO Space(
网页链接),现在的核心愿景是提供“非地球影像和对最重要空间资产的洞察”。据公开报道,该公司2023年曾经融资1200万澳元。
所以简单说,这家公司就是利用卫星交会的机会,用自己的卫星拍别人的卫星,看清别的卫星,并且把这种对空间资产的观察能力提供为一种服务。
但其实HEO所用的“自己的卫星”,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卫星——实际上,大部分都不是。
从其核心愿景描述的“非地球影像”(Non-Earth Imagery,NEI)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是个遥感卫星的术语。正是因为遥感卫星主要看的是地球上的东西,所以才会专门搞个词语去描述主业以外的观察对象——别的卫星。
根据HEO官网,该公司通过和一些遥感卫星公司合作,租用了46颗遥感卫星为己所用。在平时这些卫星就正常干自己的活,当HEO需要用的时候,随时调用其中最适合拍摄特定目标的卫星,拿来拍摄。
这也是HEO能快速构建一个庞大的天基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毕竟自己发卫星多贵啊,而遥感卫星大多具有相当高的分辨能力,偶尔租来拍摄空间目标,正好物尽其用、物美价廉。
但HEO其实也有发射自研载荷。但为了省钱,他们并不发射整星,而是只研发载荷,寻求搭载机会。见图2,他们目前已经开发了两代载荷:第一代叫Adler,第二代叫Holmes。Holmes的口径为94mm,目前在轨运行的Holmes载荷只有一个,2023年6月发射的Holmes-003。目前HEO已经开发出了第二代Holmes相机,口径进一步放大到了120mm,应该还没有发射。
Holmes-003的运行状态我感觉并不是很好。根据其官方X发布的信息(图3),入轨173天才首次开机拍摄,入轨314天才第一拍到个东西——月亮,对的还不是很准。可见其载荷在搭乘的卫星上并不具备高优先级,运行协调保障并不是非常有力。
而且从载荷外观上看,该载荷也没有高速跟踪目标的能力,所以对于我们最想利用的特别近距离的交会机会,该载荷很难实际抓住机会完成拍摄。这也是我认为我司在研载荷可以超越HEO的地方。
HEO主要依托其租来的庞大传感器网络,这几年也拍了不少东西。例如,拍了很多次国际空间站(图4、图5为例)。别的目标也拍过很多,例如我们的神龙小飞机(图6),以及各种卫星、各种火箭体(图7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拍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我总结了一下卫星拍卫星的几个用途:
1、目标入轨之后的快速识别。现在发射卫星多采用拼车模式,平均一发火箭10颗卫星。卫星刚释放时,有那么一段时间其实不太清楚哪个是哪个,不仅是外部不清楚,有时候卫星业主自己都搞不清楚。HEO在论文里举了个例子,Transporter 10发射的17个卫星中有一个叫Optimus,该卫星所属公司在卫星发射后长时间联系不上自己的卫星,也不确定这17个目标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于是HEO帮他们看了一下,找到了正确的目标。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卫星运营者及早通过视觉方式辨认自家卫星,提升运营效率。
2、确定部署状态、测量姿态——太阳翼打开了吗?姿态还好着吗?“一眼盯真”,有时候有图像信息,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可以帮助快速判断卫星状态;尤其是在卫星出问题的时候,及早确定问题才能提升挽救卫星的可能性。
3、识别非合作目标及其功能和意图。防人之心不可无,看清楚别人家都是啥总是有用的。(图10,在轨未知目标的上升趋势,原则上为了保障空间资产安全,所有未知目标都需要识别确认其身份)
4、健康监测——在轨卫星被流星体或空间碎片击中的话,会在表面留下弹坑甚至破洞,通过 NEI 可以对卫星进行定期体检,发现这些故障点。但这要求 NEI 成像的分辨率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目前HEO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还达不到。
以上就是 HEO 这家公司的大体情况。
再说回我们自己——我们不只做天对天,也做地对天——因此项目名称叫「天罗地网」。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一家类似的初创企业,欢迎联系我——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招人,但是可以先聊着。有兴趣的投资人也欢迎建联~
正好我前阵子调研过HEO这家公司,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公司干嘛的,这种图怎么拍的,以及拍了有什么用。
HEO是硬科技初创企业投资机构YC于2021年春投资的一个项目,最初名为HEO Robotics(

在YC官网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早期愿景:“我们帮政府和国防客户可视化监控空间目标”。后来这家公司改名为HEO Space(

所以简单说,这家公司就是利用卫星交会的机会,用自己的卫星拍别人的卫星,看清别的卫星,并且把这种对空间资产的观察能力提供为一种服务。
但其实HEO所用的“自己的卫星”,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卫星——实际上,大部分都不是。
从其核心愿景描述的“非地球影像”(Non-Earth Imagery,NEI)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是个遥感卫星的术语。正是因为遥感卫星主要看的是地球上的东西,所以才会专门搞个词语去描述主业以外的观察对象——别的卫星。
根据HEO官网,该公司通过和一些遥感卫星公司合作,租用了46颗遥感卫星为己所用。在平时这些卫星就正常干自己的活,当HEO需要用的时候,随时调用其中最适合拍摄特定目标的卫星,拿来拍摄。
这也是HEO能快速构建一个庞大的天基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毕竟自己发卫星多贵啊,而遥感卫星大多具有相当高的分辨能力,偶尔租来拍摄空间目标,正好物尽其用、物美价廉。
但HEO其实也有发射自研载荷。但为了省钱,他们并不发射整星,而是只研发载荷,寻求搭载机会。见图2,他们目前已经开发了两代载荷:第一代叫Adler,第二代叫Holmes。Holmes的口径为94mm,目前在轨运行的Holmes载荷只有一个,2023年6月发射的Holmes-003。目前HEO已经开发出了第二代Holmes相机,口径进一步放大到了120mm,应该还没有发射。
Holmes-003的运行状态我感觉并不是很好。根据其官方X发布的信息(图3),入轨173天才首次开机拍摄,入轨314天才第一拍到个东西——月亮,对的还不是很准。可见其载荷在搭乘的卫星上并不具备高优先级,运行协调保障并不是非常有力。
而且从载荷外观上看,该载荷也没有高速跟踪目标的能力,所以对于我们最想利用的特别近距离的交会机会,该载荷很难实际抓住机会完成拍摄。这也是我认为我司在研载荷可以超越HEO的地方。
HEO主要依托其租来的庞大传感器网络,这几年也拍了不少东西。例如,拍了很多次国际空间站(图4、图5为例)。别的目标也拍过很多,例如我们的神龙小飞机(图6),以及各种卫星、各种火箭体(图7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拍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我总结了一下卫星拍卫星的几个用途:
1、目标入轨之后的快速识别。现在发射卫星多采用拼车模式,平均一发火箭10颗卫星。卫星刚释放时,有那么一段时间其实不太清楚哪个是哪个,不仅是外部不清楚,有时候卫星业主自己都搞不清楚。HEO在论文里举了个例子,Transporter 10发射的17个卫星中有一个叫Optimus,该卫星所属公司在卫星发射后长时间联系不上自己的卫星,也不确定这17个目标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于是HEO帮他们看了一下,找到了正确的目标。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卫星运营者及早通过视觉方式辨认自家卫星,提升运营效率。
2、确定部署状态、测量姿态——太阳翼打开了吗?姿态还好着吗?“一眼盯真”,有时候有图像信息,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可以帮助快速判断卫星状态;尤其是在卫星出问题的时候,及早确定问题才能提升挽救卫星的可能性。
3、识别非合作目标及其功能和意图。防人之心不可无,看清楚别人家都是啥总是有用的。(图10,在轨未知目标的上升趋势,原则上为了保障空间资产安全,所有未知目标都需要识别确认其身份)
4、健康监测——在轨卫星被流星体或空间碎片击中的话,会在表面留下弹坑甚至破洞,通过 NEI 可以对卫星进行定期体检,发现这些故障点。但这要求 NEI 成像的分辨率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目前HEO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还达不到。
以上就是 HEO 这家公司的大体情况。
再说回我们自己——我们不只做天对天,也做地对天——因此项目名称叫「天罗地网」。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一家类似的初创企业,欢迎联系我——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招人,但是可以先聊着。有兴趣的投资人也欢迎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