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童年缺爱者更易成为讨好型人格
- 苏米鱼
- 2025-05-09 21:27:52
为什么童年缺爱者更易成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源于童年被剥夺表达需求的权利,只能通过“取悦”来换取关注,长大后形成焦虑型依恋,不断取悦他人以寻求安全感。
这种模式会导致迷失自我、情绪压抑和人际失衡,甚至带来身心双重透支,如自尊耗损、焦虑、生理症状和社交矛盾。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主要有:一是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而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二是不懂得拒绝,哪怕是无理的要求也会接受;三是缺乏自我认同感,常常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五步法走出讨好人格,重建心理边界:
①觉察需求:每天花5分钟,写下“真正想做”的小事,记录不安时的念头。
②学会说“不”:从简短的拒绝练起,关注身体反应。
③自我肯定练习:每天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值得被爱”,利用正念练习,感受当下呼吸。
④寻求专业支持:参加团体疗愈或心理咨询,找到“安全围墙”,学会表达真实。
⑤深度疗愈:与内在小孩对话
想象那个被责备的“童年自己”,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她知道你被看见、被理解,不需要再讨好,真实就够好。
讨好型人格不是缺陷,而是曾经的“生存武器”。
放下迎合,拥抱真实,就能感受到自我的重量与力量。
愿你在重建边界的道路上,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也让身边的人学会真正的平等相待。
热点观点
讨好型人格源于童年被剥夺表达需求的权利,只能通过“取悦”来换取关注,长大后形成焦虑型依恋,不断取悦他人以寻求安全感。
这种模式会导致迷失自我、情绪压抑和人际失衡,甚至带来身心双重透支,如自尊耗损、焦虑、生理症状和社交矛盾。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主要有:一是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而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二是不懂得拒绝,哪怕是无理的要求也会接受;三是缺乏自我认同感,常常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五步法走出讨好人格,重建心理边界:
①觉察需求:每天花5分钟,写下“真正想做”的小事,记录不安时的念头。
②学会说“不”:从简短的拒绝练起,关注身体反应。
③自我肯定练习:每天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值得被爱”,利用正念练习,感受当下呼吸。
④寻求专业支持:参加团体疗愈或心理咨询,找到“安全围墙”,学会表达真实。
⑤深度疗愈:与内在小孩对话
想象那个被责备的“童年自己”,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她知道你被看见、被理解,不需要再讨好,真实就够好。
讨好型人格不是缺陷,而是曾经的“生存武器”。
放下迎合,拥抱真实,就能感受到自我的重量与力量。
愿你在重建边界的道路上,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也让身边的人学会真正的平等相待。
热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