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整芯片进口规则推动产业自主化...

  • 度化者大智
  • 2025-04-16 13:16:07
中国调整芯片进口规则推动产业自主化 精准反制美国技术封锁

近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集成电路产业进口申报规则的公告》,对进口芯片原产地认定标准作出重要调整:一是将半导体流片地明确认定为原产地;二是规定所有集成电路产品(无论是否完成封装)均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作为原产地申报依据。这项政策调整直指美国芯片企业的避税漏洞,展现出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定力与政策智慧。

一、精准封堵美企避税通道 维护贸易公平
新规有效遏制了美国芯片企业通过"第三国封装"逃避关税的行为。以德州仪器为例,其在美国本土完成晶圆制造后,以往可通过东南亚国家完成封装测试来规避中国关税。现在根据"流片地认定"原则,这类芯片将明确按美国原产计征关税。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芯片中约15%存在此类"洗产地"嫌疑,新规实施后预计每年可挽回关税损失超50亿元。

二、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构建安全供应链
政策调整背后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模拟芯片领域,圣邦微电子、思瑞浦等企业产品已可替代德州仪器80%的中低端型号;兆易创新的MCU芯片在工控领域市占率突破35%;中芯国际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良品率已达国际水准。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电子芯片国产化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半导体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实现整车配套。

三、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把握发展主动权
这一政策将产生多重积极效应:
1. 技术安全方面:减少对美系中低端芯片依赖,降低"断供"风险;
2. 产业经济方面:预计可为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本土企业带来20%以上的产能提升;
3. 创新激励方面:新规实施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宣布追加150亿元专项扶持资金。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言:"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半导体产业的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举,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这次政策调整不是闭关锁国,而是通过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规则,为国内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互利共赢。
中国调整芯片进口规则推动产业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