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对这个世界有所感受...

  • 刘同
  • 2022-12-08 00:21:44
我最初对这个世界有所感受,是被我爸医书架上混杂的几本文学书打开的。

我出生在湖南南部的一座小城,那时身边有人能去省会,都能被羡慕很久。

城市很小,你身上发生的任何事情转眼就被所有人知道。

看似日复一日,一样的人,一样的风景,一样的车流日落和抱团排挤。
你以为生活在这样的小环境看似枯燥,毫无意义。

但用达尔索尔斯塔的一段话来形容这样的日子,再合适不过:
人们总以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每天在办公室里都是干巴巴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那里充满了脓肿和欲望。但这种氛围让他变得更坚强,更成熟,虽然可能这算不上是个人的成长,但起码作为税务官的成长是可以说的。

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脑子里想的都是人际,生存,谁家亲戚升官了,谁家父母又下海了,我要考上什么大学进入什么单位,才能稍微被人瞧得起一些?

年纪尚小,阅历又浅薄,学会叹气,把对未来的忧心忡忡当成了伪装幼稚的面具。

一天很偶然,我对着解剖学的书研究自己日益改变的身体,突然翻到了那几本文学书(其中有周国平老师),一捧起来就没有撒过手。

看一遍,一知半解。看两遍,若有所思。看三遍,有所顿悟。

它们就像一只手,硬生生把快要溺亡的我一把扽了上来,我大口喘气,全身湿漉漉的,狼狈又为上岸而开心。

后来陆续去留意很多书。

书里的只言片语的巧妙,常常让作为读者的我觉得人生的道路又多了一条。

渐渐的,那一句一句作者思考后留下的尖利,被读者当做了大头针,一个一个摁在了未来的人生地图里做指向灯。

写作是拧干痛苦的过程,而痛苦恰恰是漂洗思想的水池。
若没有苦痛,写作者是很难在深夜描绘出一条人生的暗线。
若没有苦痛,写作者是断然发觉不了人生里隐藏了那么多的真相。

通过阅读,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写作者在用他们的痛苦帮你打开通往这个世界的很多大门。

甚至,如我童年那么孤独,看到三岛由纪夫的一段话,也被治愈了。
他帮我打开了另一扇门,通过那扇门,我理解到了孤独并不是可耻的。

他说:不被人理解已经成为我唯一的自豪。所以,我也不会产生要让自己被理解的、表现的冲动。我觉得命运没有赋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东西。于是我的孤独愈发膨胀,简直就像一头猪。

去翻开一本书,敢于去一个新的世界。
我最初对这个世界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