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解读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你卷...

  • David叮当成长记
  • 2025-05-12 04:36:25
你的解读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你卷进情绪风暴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经常发脾气、生气,并不是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生气,真正的导火索是你对事情和人的解读解读不同

举几个案例给大家直观感受一下

第一个案例就是,有一天下班接娃回家,没有带门禁卡,就按前台门铃请门卫帮忙开门,按了第一次前台帮忙开门了,但是门没打开,第二次前台接了电话就挂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十几次都是接了就挂的状态,我非常生气,这时候我对前台行为的解读就是你们怎么能因为怕麻烦就挂我电话不帮我开门呢,我们都是按时交物业费的,这点服务都享受不到吗。我就疯了一样按门铃,后来前台接了电话,我说你帮我开下门啊,前台说我已经开了,这时候我就意识到是门禁坏了,而不是前台故意为之。就是这样一个误会,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解读影响着这件事的未来走向。而我之所以觉得前台态度差,是因为我对她们挂电话的行为解读成她们不耐烦,导致我情绪爆炸汗

第二个案例就是我和九岁孩子之间的伤心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烫发,两个孩子就由爸爸们带着在公园玩,后来我家说要去看电影,朋友家孩子本来是要回去写作业,但是因为也想看电影,就打电话给他妈妈,我朋友觉得没问题,就让一起去看电影了。等我见到孩子时,我家孩子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他妈妈还挺好的,作业还没写完还能让他去看电影”。听完这句话,我原地爆炸,质问孩子“你什么意思啊,你意思是我不好呗,你要觉得别人妈妈好,你就喊人家妈妈呗!”叭叭叭一顿输出,孩子整个懵圈了,说“我又不是说你不好,我只是说他妈妈在他作业没写完的情况下,还能让他去看电影”,但是孩子当时任何解释都没有,一路上我就生气。等我第二天上班,稳定情绪,梳理事件的时候,恍然大悟。其实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于我对娃语言的解读和延伸。如果我只是听到孩子说别人妈妈好,然后也说一句这样挺好,事情就结束了,但是因为我的理解和延伸,破坏了亲子关系亲子教育 ,让孩子蒙受委屈了泪

第三个案例,也是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上午我去上班,孩子爸爸带着他去上篮球课,说好上完课吃完饭去打球的,我中午吃完饭就在门口等着。结果等了整整一个小时,爸爸和娃都没来,我就又生气了,生气的点是觉得娃故意慢慢吃,让我在那边等着,孩子是不是不想打球,所以才慢慢吃的,一系列的脑补,让我的暴躁情绪达到了顶点,最后一个电话给他们说,我回家了,不去打球了。还整整生了孩子两天气,各种找茬,冷落,甚至讽刺孩子。而事后冷静分析,其实这件事情,也是我的过度解读,其实孩子吃得慢,只是在享受他的午餐时刻,并不是对我有意见,也不是对打球有意见,更不是对我的忽视。

以上这些案例,其实总结来说,我的过度解读导致情绪爆发。

所以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适当解读和过度解读也就影响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比如老师在群里@你,说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解读是老师关心孩子,希望我们家长重视,那我们就会积极配合老师,如果我们的解读是老师不顾我们的脸面直接@我,让我很丢脸,那我们接下来的行为就会潜意识地跟老师作对。
比如孩子做作业不积极,拖拉,如果我们的解读是作业太多或者太难,孩子需要帮助,那我们接下来会帮助孩子去克服困难,助他一臂之力,而如果我们的解读是孩子太懒,不上进,烂泥扶不上墙,那我们接下来的行为一定是打骂羞辱,这就给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贴标签
再比如老公一回家,就躺床上刷手机,如果我们的解读是老公工作太累了,需要休息,那我们就会给老公休息的时间,等他缓过来。而如果我们的解读是,老公每次都是,回来就躺着,什么都不干,一家的事情,都是我在弄,真烦,那我们接下来的行为一定是唠叨他,引起家庭纷争。家庭氛围

所以不一样的解读有不一样的结果,希望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跳出固有思维,站到第三者的角度去理清思绪用适当的解读来看待整个事情。
你的解读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你卷...你的解读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你卷...你的解读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