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谄媚与审美霸凌

纸上速评  纸上速评     2021-11-25      0

首页 > 时尚

​​谄媚与霸凌往往相伴而生,谄媚与霸凌是一体两面。

最近,国内知名摄影师陈漫为迪奥拍摄的一组“艺术作品”因涉嫌丑化亚裔而引发争议。看这些照片的品味并不新鲜,它们显然是源于西方至上的东方主义刻板印象。这些影响延续到今天,并被传递到时尚界、设计界、艺术界,而这些舞台本身就是西方首先发展起来并影响到东方的。在早些年,中国人进入时尚界就等于进入西方舞台,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时尚界,最初的一批国人不太理解的“高级脸、高级美”就是从这里揭幕的。

当年备受吹嘘的“高级脸”模特吕燕,迄今也没有国人认为她美,这个高级审美咱追了20年也没有追上,可能永远也追不上。

因为这张脸就是按照西方视角的东方主义标准挑选出来的,它也不代表西方人真正的审美,它代表的仅仅是西方构想中的东方人的“另类美”。另类美中包含着“神秘、野蛮、危险、不同”等等意味,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刺激。西方的小资青年也喜欢在家里挂一些异域风情的照片来彰显个性,除了眯眯眼的东亚人,还有套着项圈长脖的东南亚蛮族,还有赤裸双乳苍蝇围着脑袋转的非洲女性……他们夹着红酒跟朋友吹牛逼“她们多美!”——然而他不会娶其中任何一个为妻。

早发达几百年的西方殖民者脚步早已踏遍全球,所见之处都比他们的祖国要野蛮落后,优越感是可想而知的。异域风情审美也成为其时尚、设计、艺术界的主要板块之一,此类作品提供的主要是猎奇素材,而并非单纯审美,其中天然包含了歧视。

随着时间的脚步,落后国家逐渐发展,也有了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就面临着两个选择:通过迎合快速加入西方视角的时尚阵营,这是捷径;或者用心发掘自己民族真正的文化和审美,重新定义被扭曲的刻板印象,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陈漫的这组作品也深谙此道。说实在的,如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在飞速现代化,能够找出这样丑陋的原生造型也殊为不易,事实上,它们可能全都是由模特刻意化妆扮演的,包括被拉长的眼角、满脸的麻子、邪魅的眼神等等。其实就是人为丑化,这比那些深入非洲原始部落获取一手影像的探险家要差好些个档次,虽然都吓人,起码人家是真实的。而这样丑陋的中国人形象,早已不存在了。

陈漫本人也不会真正觉得这些虚假造型有什么美,她给自己拍摄的照片中妆容全都中规中矩:披肩长发、光滑白皙的肌肤、大眼睛、高鼻梁……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美。她自己不会冒险追求东方风情,把眼睛拉窄、点上麻子、涂上鬼一般的白粉等等。

对一边的谄媚就是对另一边的霸凌。很多中国模特也被迫迎合这种畸形审美,在时尚杂志、在T型台之上,充斥了眯眯眼、高颧骨的形象,有些是刻意化出来的,本人的眼睛可能还没那么细。而国内观众在长期理解不能的情况下以所谓“高级脸、高级美”来解释,包括一些时尚界的学生,也这样欺骗自己。

对于人的审美首先来自于本能。一个正常小伙,喜欢的女孩也都是大眼睛、翘鼻梁,体态婀娜多姿,而绝不是T台上那些排骨精。其实西方人喜欢的女性也一样,现代社会的审美正在趋同。这些灵动的双眼、无暇的肌肤、丰满的体态首先代表着健康,不被精神和物理压抑的健康人类,其美好模样是有共同点的。西方的美女影星我们也觉得美,我们的美女明星包括巩俐、章子怡、刘亦菲等西方人也觉得美,在通俗影视作品和大众服饰化妆品广告中也都在积极使用。

唯有一些奢侈品领域,依然保持着对东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当然这一优越感也是他们卖高价的前提。国内的土豪小资也不希望自己的审美与大众趋同,而要追逐高于自己境界的奢侈品来装点品味,他自己能不能欣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且昂贵,奢侈品牌高高在上的姿态是这些土豪小资跪拜的重要理由。

因此奢侈品牌成为东方主义寄生最后的堡垒,它们敢于侮辱大众,因为它们的销售目标不是大众,而是那些愿意为不合情理的昂贵买单的土豪们,一个别针为什么几千块,必须给他们一个理由:我们不同,一般人不能理解。这些欧洲品牌必须保持殖民时代的优越感来吸引顾客,这些逐渐消亡的优越必须寄生在已经消亡的殖民主义视角之上。

奢侈品牌刻意在大众眼中塑造疏离形象,它的广告贴的到处都是,目的不是吸引你来买它,而是传递“我很高级,你买不起”。这是一种商业伎俩,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它构成了对大众的审美霸凌。

我们有权拒绝这些审美霸凌,丑化、歧视就是足够的理由。奢侈品怎么卖你的智商税是你自己的问题,但你不可以污染公共空间,你去顺义别墅区塞小广告可以,不要占据公共视野挑衅大众。近年来杜嘉班纳等奢侈品牌纷纷翻车,这种套路行不通了。迪奥的道歉也很不诚恳,这不是什么艺术项目展,这些化妆出来的妖怪个个手持一个迪奥手袋,这就是迪奥的广告宣传物料。

同时也建议时尚界、设计界的一些人才,不要再为了迎合去造假。艺术来源于本真,努力追寻自己的本能,努力发掘塑造我们的文化,努力呈现自己真实的审美。艺术上的捷径也是死胡同,穿过虚幻的大堂就是悬崖,没有真实性的基础,也没有生命力的。

作者:纸上建筑

(公众号“纸上建筑”)

2021年11月25日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