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天】大家好...
- 知任CHS
- 2025-01-19 09:13:05
【随便聊聊天】
大家好,我是限时返场的知任置顶图小编,临时上线随便聊聊!我都没告诉他们,偷着上号的,是的,就是第一任“知任”,当时还叫另一个ID呢,2017年时候的那个。现在只做“置顶图”了。
感谢大家关注知任那么久(真有那么久吗?),我是弄置顶图的,当然在这个微博号前期的几年也是我在做内容,但最后逐渐逐渐逐渐的不知道怎么我就变成只做置顶帖了。就当是同一个躯体寄宿好几个灵魂,而原始的001号灵魂已经飞了。
今天临时夺舍一下。
现在到了辞旧迎新的时期,想和大家敞开心扉地聊一下“知任置顶帖”未来的事。
在Switch刚发售的2017年,连中文游戏都没几个,国内刚刚走过WiiU的任天堂媒体低迷期,可以说只有非常铁杆的媒体\自媒体才有折腾Switch情报的能力和心情。那时候任天堂游戏自带中文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已经发售的游戏哪个将来会补中文还得猜。
那个时候,国内也没有那种手机上的小软件、小应用,可以很方便的对比价格、搜索游戏,没有的。当时,咱都要面对日文、英文的eShop和纷繁错杂的全区中文、分区中文等现象,也没有什么地方去整合资料。官网的资料都是日本一套,美服一套,各说各的,没法对到一起。
那个时候,游戏都没有官方的中文宣传文案,不像现在似的,游戏都有官方的一大段中文介绍,每个媒体发的介绍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那时候不是的,我写一个版本,他写一个版本,很有意思的,也很累,但也算乐在其中。
可是时间过了那么久了。
八年啊八年,人生一共多少个八年,如果你真从“NX时代”关注我到现在,我感觉也是很能好好聊聊的人了。哪怕我与你素昧平生,一生也不会有现实中的交集,但能记得最开始的“我”的存在,并且至今还记得,难道不也是一段不错的相伴旅程吗?
2017年那个时候也正好赶上传统游戏门户网站的末日,新媒体的朝霞,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基于当时的情况,于是我尝试着做“精选游戏发售表”这个东西。就是如今知任的置顶图。
一不小心,就快八年了。
这个“发售表长图”最开始的版本,还是和Switch的LOGO一样鲜红的底色(图1),当然过了一阵就改成白色底图了。最开始甚至我是使用CAD做的图,后来游戏越来越多,根本不可能用CAD了,就逐渐演变成用表格程序生成。
最开始知任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发东西,没有美工,没有程序员,就凭我自己折腾一个表格,那美术排版效果如今看真的惨不忍睹。实际上源文件我自己都找不到了,那些圆形的点点什么意思我已经不知道了,反正就是一个红色的大长条。
那时候是2017年3月,Switch刚发售,只需要那么短的图就把当时所有的知道的比较出名的游戏都囊括了,其中还有一半是连游戏名字都没有的饼。这个长条图,我就看着他,一点点变长,一点点从饼变成实际的游戏……
从只有一张图,变成两张图、三张图……现在都八张图了。当年我甚至还开过几次直播,直播怎么整理这个发售表,不知道还有没有看过这些直播的如今还在记得呢?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游戏逐渐中文成了标配,港服也诞生了,甚至腾任都诞生了然后又离去了。各种比价软件、掌上社区也都出来了,我这个表格逐渐就从市面上的“唯一”变成“唯10之1”,到现在早就不是什么太值得一看的东西了。
不过呢,我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一方面是,这是一个“惯性”,既然都做了,就一直做呗。另一方面就是我还是对这个清单有一定的感情和主观甄选。市面上的软件一般都是大清单,大家也知道,如今的eShop里,有效的游戏不足十分之一,满眼都是根本没人玩的垃圾游戏。所以我很愿意用我自己的“甄选”,挑出来我觉得去粗取精的游戏清单。
然而,这么多年,沧海桑田,人也都在渐渐长大和变老,知任的主笔也换了好几拨,这个“置顶图”也从当初的一周一更,变成半月一更,甚至现在一两个月更一次。
不过也正常,如今两个月不更新也没什么太大影响,毕竟大家都知道,最近是几乎没有新游戏新情报的阶段了。我上一次更新一口气断了两个月,结果更新一下吧,翻了两个月的游戏只修改了一两行。
如今要走进新时代了。我当初这个表格的底子,是2017年设计的,2018年改版后,到今年2025都几乎没有改过,很多信息的必要性已经不高,而今后还有更重要的信息需要放进去。
此外,由于NS这个游戏机本身的极大热门,再加上微博这个平台本身也在走下坡路,我这个“置顶图”说实在的也就逐渐成为某种坚持的东西,实际用处真未必有那么大。不能检索,只能看,哪里比得上那些精美的数据库软件,也没有互动社区,也没法观测打折情报和区服差价,真的非常朴实。
但我依然打算把这个东西做下去,因为我还真挺喜欢一个“条图”上下翻阅来找游戏的感觉,很像饭馆点菜(?)。
如今的问题,就摆在眼前,我这个条图的“底子”太旧了,基本都是2017-2018年时候人们关注的事,如今已经落后,也肯定适应不了NS新机的情况。
言归正传,那么问题来了,格式上的改版,我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首先,将原本的“独占”标识,调整为两个新的标识→“独占”和“兼容性”。
当时,2017年,我对Switch独占的判定太过于早期。当年有很多游戏是wiiu跨过去的,所以我觉得说他是NS独占其实不准确,还有wiiu呢,所以我还弄了个“任系独占”标识。如今,3DS也好wiiu也好,早就扫进历史尘埃了,一个游戏就算能玩也没人玩了,一切向前看,不去整什么“任系独占”了。独占就是独占,一个游戏哪怕是NGC+WII+WIIU+NS1+NS2,他也是独占,因为你PS5玩不了耶。况且如果真有这样的游戏,这个置顶图的受众也是去买NS1或NS2版的,对吧,20年前有个NGC的原始版和他没关系啊,他知道这个信息除了增长了没用的知识也没啥特别用处,还是实用点吧。实用第一。
当初的独占标识里,还有一个“要素独占”,我也打算取消。这个也是基于2017年的设计,因为当时有很多第三方游戏,做NS版的时候会做一些独特的要素,比如HD震动、体感操作甚至新关卡新要素。然而这个东西差不多到2019年就没人做了,后来的新玩家恐怕连HD震动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个标识没意义了。2020再往后,恐怕“Switch要素独占”的只有更差的画面和帧数了吧。
所以我要新增什么?(1)是否NS独占。(2)新机旧机兼容性。
我把这个独占性,裂变成了两个指标。
(1)是排他性。这个游戏,只能在NS大系了玩,PS5玩不了,STEAM玩不了,这就是排他性。
他的备选项是:独占、非独占。
(2)是兼容性。这个游戏是NS1和NS2都能玩吗?还是只能NS2玩?还是只能NS1玩?
他的备选项是:仅NS1能玩,仅NS2能玩,NS1和2都能玩。至于“都能玩但NS2有画质提升补丁”这个选项要不要做,得看新机里这种情况是否主流。
这两件事是互不影响的。比如举个例子,某个第三方大作(就假装有个暗喻幻想NS2版吧,用这个举例),他不是一个NS独占游戏,但他在NS的系列里,他是一个只能NS2玩的游戏。这个游戏(1)里就是非独占,(2)就是仅NS2。意思是他不是只有任天堂机子能玩,但在任天堂机子里,只有NS2能玩。
反过来,比如某些的交接期的第一方游戏,举个例子,密特罗德究极4,NS1能玩,NS2也能玩,而NS大系以外的机子不能玩,那他(1)就是“独占”,(2)就是“NS1+NS2”。
当然上述的(1)和(2)只是一个代号,最后要做出来是图标的。
2、中文与否。
在2017年的时候,由于没有香港任天堂的宣发渠道,大多数游戏也没中文,所以游戏有没有中文是非常扑朔迷离的事。有的游戏可能到了发售一瞬间才能知道他有没有中文,所以当初我设计了有中文、没中文、待定待公布,这些选项。如今我觉得“待定”可以删掉了。基本大厂都有中文的官方宣发和官网了。
况且说实在的,将来都NS2时代了,如果一个游戏都没中文,我都不打算把他列在表里了 :-(
3、把定价由日+美改为日+港。
在2017年我设计表格的时候,当时国内主流就是二选一,日服,美服。其他服都是冷门服,港服压根不存在。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港服有大量专属中文的游戏,日服由于汇率价格合适还有任亏券,玩得人最多,而美服由于汇率高昂、很多游戏没中文、长期没有任亏券等问题,如今玩家大幅减少。
更重要的是,国内玩家购买实体大多其实都是遵从港版和日版定价的,所以参考意义更大一些。有的游戏美服卖70刀好像很贵的样子但港服其实没涨价,这种看多了容易误导的。
4、新时代以后,旧时代的表格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把旧的8个表格,压缩成一个超级精选,只留下最最精华的部分,然后把这个图固定下来,成为今后永远的最后一张图——NS1时代游戏精选。
上述四个改动,是我自己的想法。我的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要素,把最有用的东西展现出来。
是的,手机上的各种程序太方便了,但里边鱼龙混杂,各种无聊垃圾游戏混在其中,许多无价值信息占据版面影响判断等。我还是喜欢一行字就能说清楚的样子。
做出“差异化”,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所以还想集思广益一下,在这个如今很多手机软件都可以轻松检索游戏各类信息时代,这个我纯手打手动更新的“精选长条图”的存在必要性还在吗?如果你喜欢看这个长图,你对于其信息的表述、需要囊括的信息,还有什么建议呢?
大家可以随便聊聊。
大家好,我是限时返场的知任置顶图小编,临时上线随便聊聊!我都没告诉他们,偷着上号的,是的,就是第一任“知任”,当时还叫另一个ID呢,2017年时候的那个。现在只做“置顶图”了。
感谢大家关注知任那么久(真有那么久吗?),我是弄置顶图的,当然在这个微博号前期的几年也是我在做内容,但最后逐渐逐渐逐渐的不知道怎么我就变成只做置顶帖了。就当是同一个躯体寄宿好几个灵魂,而原始的001号灵魂已经飞了。
今天临时夺舍一下。
现在到了辞旧迎新的时期,想和大家敞开心扉地聊一下“知任置顶帖”未来的事。
在Switch刚发售的2017年,连中文游戏都没几个,国内刚刚走过WiiU的任天堂媒体低迷期,可以说只有非常铁杆的媒体\自媒体才有折腾Switch情报的能力和心情。那时候任天堂游戏自带中文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已经发售的游戏哪个将来会补中文还得猜。
那个时候,国内也没有那种手机上的小软件、小应用,可以很方便的对比价格、搜索游戏,没有的。当时,咱都要面对日文、英文的eShop和纷繁错杂的全区中文、分区中文等现象,也没有什么地方去整合资料。官网的资料都是日本一套,美服一套,各说各的,没法对到一起。
那个时候,游戏都没有官方的中文宣传文案,不像现在似的,游戏都有官方的一大段中文介绍,每个媒体发的介绍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那时候不是的,我写一个版本,他写一个版本,很有意思的,也很累,但也算乐在其中。
可是时间过了那么久了。
八年啊八年,人生一共多少个八年,如果你真从“NX时代”关注我到现在,我感觉也是很能好好聊聊的人了。哪怕我与你素昧平生,一生也不会有现实中的交集,但能记得最开始的“我”的存在,并且至今还记得,难道不也是一段不错的相伴旅程吗?
2017年那个时候也正好赶上传统游戏门户网站的末日,新媒体的朝霞,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基于当时的情况,于是我尝试着做“精选游戏发售表”这个东西。就是如今知任的置顶图。
一不小心,就快八年了。
这个“发售表长图”最开始的版本,还是和Switch的LOGO一样鲜红的底色(图1),当然过了一阵就改成白色底图了。最开始甚至我是使用CAD做的图,后来游戏越来越多,根本不可能用CAD了,就逐渐演变成用表格程序生成。
最开始知任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发东西,没有美工,没有程序员,就凭我自己折腾一个表格,那美术排版效果如今看真的惨不忍睹。实际上源文件我自己都找不到了,那些圆形的点点什么意思我已经不知道了,反正就是一个红色的大长条。
那时候是2017年3月,Switch刚发售,只需要那么短的图就把当时所有的知道的比较出名的游戏都囊括了,其中还有一半是连游戏名字都没有的饼。这个长条图,我就看着他,一点点变长,一点点从饼变成实际的游戏……
从只有一张图,变成两张图、三张图……现在都八张图了。当年我甚至还开过几次直播,直播怎么整理这个发售表,不知道还有没有看过这些直播的如今还在记得呢?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游戏逐渐中文成了标配,港服也诞生了,甚至腾任都诞生了然后又离去了。各种比价软件、掌上社区也都出来了,我这个表格逐渐就从市面上的“唯一”变成“唯10之1”,到现在早就不是什么太值得一看的东西了。
不过呢,我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一方面是,这是一个“惯性”,既然都做了,就一直做呗。另一方面就是我还是对这个清单有一定的感情和主观甄选。市面上的软件一般都是大清单,大家也知道,如今的eShop里,有效的游戏不足十分之一,满眼都是根本没人玩的垃圾游戏。所以我很愿意用我自己的“甄选”,挑出来我觉得去粗取精的游戏清单。
然而,这么多年,沧海桑田,人也都在渐渐长大和变老,知任的主笔也换了好几拨,这个“置顶图”也从当初的一周一更,变成半月一更,甚至现在一两个月更一次。
不过也正常,如今两个月不更新也没什么太大影响,毕竟大家都知道,最近是几乎没有新游戏新情报的阶段了。我上一次更新一口气断了两个月,结果更新一下吧,翻了两个月的游戏只修改了一两行。
如今要走进新时代了。我当初这个表格的底子,是2017年设计的,2018年改版后,到今年2025都几乎没有改过,很多信息的必要性已经不高,而今后还有更重要的信息需要放进去。
此外,由于NS这个游戏机本身的极大热门,再加上微博这个平台本身也在走下坡路,我这个“置顶图”说实在的也就逐渐成为某种坚持的东西,实际用处真未必有那么大。不能检索,只能看,哪里比得上那些精美的数据库软件,也没有互动社区,也没法观测打折情报和区服差价,真的非常朴实。
但我依然打算把这个东西做下去,因为我还真挺喜欢一个“条图”上下翻阅来找游戏的感觉,很像饭馆点菜(?)。
如今的问题,就摆在眼前,我这个条图的“底子”太旧了,基本都是2017-2018年时候人们关注的事,如今已经落后,也肯定适应不了NS新机的情况。
言归正传,那么问题来了,格式上的改版,我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首先,将原本的“独占”标识,调整为两个新的标识→“独占”和“兼容性”。
当时,2017年,我对Switch独占的判定太过于早期。当年有很多游戏是wiiu跨过去的,所以我觉得说他是NS独占其实不准确,还有wiiu呢,所以我还弄了个“任系独占”标识。如今,3DS也好wiiu也好,早就扫进历史尘埃了,一个游戏就算能玩也没人玩了,一切向前看,不去整什么“任系独占”了。独占就是独占,一个游戏哪怕是NGC+WII+WIIU+NS1+NS2,他也是独占,因为你PS5玩不了耶。况且如果真有这样的游戏,这个置顶图的受众也是去买NS1或NS2版的,对吧,20年前有个NGC的原始版和他没关系啊,他知道这个信息除了增长了没用的知识也没啥特别用处,还是实用点吧。实用第一。
当初的独占标识里,还有一个“要素独占”,我也打算取消。这个也是基于2017年的设计,因为当时有很多第三方游戏,做NS版的时候会做一些独特的要素,比如HD震动、体感操作甚至新关卡新要素。然而这个东西差不多到2019年就没人做了,后来的新玩家恐怕连HD震动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个标识没意义了。2020再往后,恐怕“Switch要素独占”的只有更差的画面和帧数了吧。
所以我要新增什么?(1)是否NS独占。(2)新机旧机兼容性。
我把这个独占性,裂变成了两个指标。
(1)是排他性。这个游戏,只能在NS大系了玩,PS5玩不了,STEAM玩不了,这就是排他性。
他的备选项是:独占、非独占。
(2)是兼容性。这个游戏是NS1和NS2都能玩吗?还是只能NS2玩?还是只能NS1玩?
他的备选项是:仅NS1能玩,仅NS2能玩,NS1和2都能玩。至于“都能玩但NS2有画质提升补丁”这个选项要不要做,得看新机里这种情况是否主流。
这两件事是互不影响的。比如举个例子,某个第三方大作(就假装有个暗喻幻想NS2版吧,用这个举例),他不是一个NS独占游戏,但他在NS的系列里,他是一个只能NS2玩的游戏。这个游戏(1)里就是非独占,(2)就是仅NS2。意思是他不是只有任天堂机子能玩,但在任天堂机子里,只有NS2能玩。
反过来,比如某些的交接期的第一方游戏,举个例子,密特罗德究极4,NS1能玩,NS2也能玩,而NS大系以外的机子不能玩,那他(1)就是“独占”,(2)就是“NS1+NS2”。
当然上述的(1)和(2)只是一个代号,最后要做出来是图标的。
2、中文与否。
在2017年的时候,由于没有香港任天堂的宣发渠道,大多数游戏也没中文,所以游戏有没有中文是非常扑朔迷离的事。有的游戏可能到了发售一瞬间才能知道他有没有中文,所以当初我设计了有中文、没中文、待定待公布,这些选项。如今我觉得“待定”可以删掉了。基本大厂都有中文的官方宣发和官网了。
况且说实在的,将来都NS2时代了,如果一个游戏都没中文,我都不打算把他列在表里了 :-(
3、把定价由日+美改为日+港。
在2017年我设计表格的时候,当时国内主流就是二选一,日服,美服。其他服都是冷门服,港服压根不存在。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港服有大量专属中文的游戏,日服由于汇率价格合适还有任亏券,玩得人最多,而美服由于汇率高昂、很多游戏没中文、长期没有任亏券等问题,如今玩家大幅减少。
更重要的是,国内玩家购买实体大多其实都是遵从港版和日版定价的,所以参考意义更大一些。有的游戏美服卖70刀好像很贵的样子但港服其实没涨价,这种看多了容易误导的。
4、新时代以后,旧时代的表格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把旧的8个表格,压缩成一个超级精选,只留下最最精华的部分,然后把这个图固定下来,成为今后永远的最后一张图——NS1时代游戏精选。
上述四个改动,是我自己的想法。我的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要素,把最有用的东西展现出来。
是的,手机上的各种程序太方便了,但里边鱼龙混杂,各种无聊垃圾游戏混在其中,许多无价值信息占据版面影响判断等。我还是喜欢一行字就能说清楚的样子。
做出“差异化”,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所以还想集思广益一下,在这个如今很多手机软件都可以轻松检索游戏各类信息时代,这个我纯手打手动更新的“精选长条图”的存在必要性还在吗?如果你喜欢看这个长图,你对于其信息的表述、需要囊括的信息,还有什么建议呢?
大家可以随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