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没有所谓谁比谁厉害,都厉害!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越多种技能,每样技能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越少。
医学的知识浩如烟海,每个医生能取得的知识,也只是其中的“一瓢”。越学习,知道的越多,知识的层次越深,我们会越觉得自己的懂得越少。
这并不矛盾,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之前,总觉得这个领域里的知识也就那么点,当你跨入这个门槛后,你感觉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界。
急诊科如何出现的?
学医的都知道,一开始读医,内、外、妇、儿为主,兼修药理学,影像学,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生理病理学,细胞分子学,组织学等等,还有很多其他小科目。
看着厚厚的一本本课本,我们感觉能把这些课本上的知识都学会了,就很牛了。但又深知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抓住重点记。
毕业后到了临床,才发现大学里的知识远远不够用,那只是基础而已。大家只能把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某个科目,不然只能笼笼统统的看一些常见病,而就算想把这些常见病看仔细了,看深了,也不行,因为各种各样的疾病时时刻刻都在更新,进步之快,让你应接不暇。
大家要看病,要手术,又要学习,更别说其他生活琐事,于是分了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等。
但因为分科,大家都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专研得很深,其他科目的知识经验自然就跟不上了。患者可不会分辨这些问题,见到医生就问,如果问到自己专科的病倒是没问题,遇到其他专科的病人,自己觉得没把握,这样病人只能专送到其他科室,这样很浪费时间。
于是出现了门诊分诊台。
门诊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这个时候来了病人怎么办呢?有些病人可以等,有些病人很急,不能等。
于是出现了急诊科。
急诊科该拥有那些功能呢?
一、处理一些简单诊疗的功能,例如一些小伤口的处理,不需要到专科,在急诊科就可以了。
二、抢救急性病人的功能,如中毒者急救,窒息者的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等等。但后续精细化的治疗,则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
三、分诊功能,门诊休息时间,把各个病人,分门别类导流到各个专科,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命时间,并避免浪费专科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四、外出接送病人,保证患者在运送过程性安全的功能。
五、协调各个专科的功能,有时碰到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的患者,由急诊科协调各科进行会诊,决定由哪个专科收治病人,其他专科协助治疗。
现在人们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们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一般是粗放式治疗,先救命,其他的暂时不管。
专科则精细化治疗,各种各样的专科罕见病,难治病,尽量多学,并尽量跟上医学界的进步。
急诊科的医生,见到的患者,形形式式,千奇百怪,什么科目的都有,喝醉酒的,吃药的,寻短见的,车祸的,触电的,甚至有些已经死亡的病人也会送进急诊。
急诊科医生还要学会野外抢救患者的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学会各种野外、家中急救能力。例如猝死的,急性出血的止血,安全搬运等。
急救是他们的专业。
所以,对于抢救能力,咱不得不佩服急诊科医生,特别每个急诊科的主任。那些能在急诊科当主任的,无不是久经沙场的将领。
当然,专科医生做的是精细化的治疗技术,例如,一个粉碎性骨折的病人,急诊科可以把他安全的从野外运送到医院,但怎么让他恢复正常走路的能力,就要靠骨科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