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梦参老和尚 讲解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令诸众生不生忧苦。离毛竖畏。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说一切众生都有感情的,都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能够尽形寿不杀生命,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地做,尽形寿不杀众生,完了把这个功德又回向给众生,使众生惊恐忧怖都消失了,这就叫无畏施。布施给众生无畏,这比那财施还重要,对一切众生,他都生安全感。不伤害一切众生,使众生远离恐怖。
由于不杀生的这个善根成熟了,善根成熟了所感应的是什么呢?
【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杀生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寿命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
在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这五道众生都在生死轮转当中。因为杀生,造成了身、语、意业一切恶的业障,乃至于烦恼障、一切有情障、一切法障、一切寿命障,就是障你的寿命不能活得长,障你闻法的闻不到法。
这个自己如是做,教他也如是做,见闻随喜。教一切众生不要作杀业了,不要杀众生,对于不杀业的见闻随喜,远离杀生轮。这些个报感,过去生有过杀生业的,也有今生不杀生把过去的余业也消失了,“摧灭无余,不受果报”。
过去杀生业的果报是“前际”,“前际”就是以前过去的。由于今生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杀生的这个善种子成熟了,这个善种子成熟了,你过去的所有生中作的恶业,这个恶业使你在六道轮转,不能消失,由于今生的这个善业,不杀生,永断杀生业,这只是身业当中的一业,就使你这个善根成熟。
能断,这个善根成熟的能断你的身、口、意、其他的业障,能断其他的业障。那所有的进行的圣道障碍,说你修道的障碍,修道的障碍嘛,有烦恼障,一切的烦恼障,种种的烦恼,逼迫你不能自在。
还有一切有情的障,因为你对有情起过种种的伤害,那受诸有情的,这些给你作障碍,修道不成,有果报上来。闻法的障碍,因为你不能信解,过去的杀生业障碍你,学法的障碍,学圣法很难,学不成。
杀生的短命报,就寿命上的障碍,本来你活到七十岁、八十岁,由于你杀业太重,短命死亡,夭折。
但是你今生不杀生,不管你所作的种种的业,见闻随喜。由于今生余业的成就,就是远离杀生,这一个善业的果报,使你那个苦报,本来应该受苦报的,由于不杀生,远离杀生,由于这个果报,能令你所作的恶的障碍的果报消失。奉行一善,能够始终不犯,就可免除三途之苦,不受苦报。
有无功德就看你有没有执著
《占察善恶业报经》
梦参老和尚 讲解
菩萨修行,不从功利上计较,也不从利益众生多少去想。有时菩萨为度一个众生,跟他好多生,乃至于成佛还想辅助他。
就如提婆达多,专门破戒、破坏佛法,恼害佛、出佛身血,身陷地狱,这是菩萨示现——他是在成就佛行的菩萨道,这是我们所见不到的。以世间的观感来看,这叫行“逆行”的菩萨。
逆行很难行的,有些大菩萨退堕二乘,不是有意退的。如果想利益众生,或建庙安僧、说法度生,在度生中有时会感到众生难度,刚强难调,便生疲厌退悔心;悔了之后,感觉不对,又发心。所以说菩萨道难行。
我们比丘、比丘尼人世间行菩萨道,化度众生,就要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始终如一,对世间丝毫不贪恋。要是利益世间、对世间无害就做,这样才能渐渐入佛道。
佛菩萨境界跟我们不同——我们对一切事情认为是实有,并执著不舍;菩萨对一切事物做了就放下,过去了不留恋,未来不思惟,现在不执著,知道这都是空的、是幻化的,并非实有。
比如我们塑几尊佛像,或建一座庙,认为功德不小,是错误的。有无功德就看你有没有执著,你不执著,功德很大;一执著,功德就受局限。
如果你诵经、拜佛回向你自家眷属,《地藏经》说得很清楚——“三生受益”,只能享受三生;若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尽你心量所能想到的都给回向,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