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吉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全省各级教育整顿办精心组织,各省级指导组驻点指导,一场全省政法系统“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正在吉林这片沃土上有序开展。全省各地政法单位推出一系列服务人民群众的有力举措,解决一个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大政法干警用为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拳拳赤子心,一幅生动诠释警民鱼水情的吉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担当为民使命夯实服务举措长春市坚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为民实践活动,确保各项举措得到落实。市公安局将网络大数据、“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终端等科技手段与治安巡逻机制相结合,建设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小案”的打击力度,破获“盗抢骗”案件152起,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即发即破,破案率达100%;推出绿色审批项目127项,推行“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19项,出台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清单16项,3月以来,路面执法警告教育近5000件,解答群众咨询18100余人次。
图片
长春新区第二检察部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种子化肥商店
市检察院组织开展“千名干警走访百个社区”“百名处长走访千家商户”等活动,组织1100余名干警走访小区101个,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1万余份,走访商户600余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00余个;开展冷链食品监管、保障春季蔬菜供应安全等专项行动,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起;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保春耕、助生产”农资产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规范农资市场管理,保障春耕期间农业生产安全,向有关部门送达检察建议书13件。公主岭市检察院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撂荒十年万余平方米土地复耕。
市法院召开“解决立案难”新闻发布会,公布《长春市两级法院六条立案规范》,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服务906件次;开展清理旧存积案专项行动,全市两级法院第一季度清理旧存积案1602起;推广律师调查令等专治“老赖”举措8项,全市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993人;开展“万人助万企”春风送暖专项服务行动,组建28个助企小组走访包保企业94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2个。
市司法局开展“绿色审批”行动,从快补办律师执业证652份;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普法、大调解”爱民实践服务月活动,2300余名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在22个服务点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接待群众1万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8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近3000人次。
全市政法机关与502个社区、2096个村对接,组织政法干警下沉社区接访、走进居民家中上门访、召开座谈会集中访5500余人次,将网上访与线下走相结合,发放法律宣传单(本、卡)12000余张(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8起,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会同网格工作人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不断增进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
坚持问需于民
树立优良作风
吉林市梳理案件办理、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群众意见建议500余条,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200多个,为民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市公安局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0余起,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3个;组织追赃行动67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66万余元;对897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当事人开具警告处罚单;开通证件办理“绿色通道”,缩短居民身份证和车辆号牌办理时间;推出驾驶证换证、机动车临时牌照办理、网上处理交通违法罚单等便民服务。
市检察院开展清理涉企超标准、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专项活动,实行涉民营企业经营者羁押必要性联动审查,建立涉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不起诉案件库;启动以“见贤思齐,深学笃行”为主题的“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一对一结成小组,查不足,明方向,促整改,提能力。
市法院开发集法官预约、立案预约、立案程序告知、档案预约查询等便民功能于一体的APP程序,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春季雷霆”专项行动,集中攻坚有财产可执行的案件;开展立案部门“创全国一流诉讼服务中心,做群众满意立案法官”活动。
图片
吉林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市司法局开通急事特办和延时公证服务;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0家,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18起,接待群众咨询151人次;开展“法援为民助力农民工”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12家,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595起,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创新工作载体
提升服务质效
四平市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分解细化41项具体任务清单,以“五化”方式推进为民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图片
四平市公安局为企业新能源汽车提供异地上门查验服务收到锦旗
市公安局开展“五进”活动,发放《致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4万余份,梳理出群众意见建议78条,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开展“矛盾大化解、隐患大整治、治安大防控”集中攻坚行动,化解矛盾纠纷1640起,整改公共安全隐患1790处;破获30年、29年、23年命案积案3起,抓获命案逃犯5人;3月份,组织警力开展破案攻坚,抓捕网逃68人,破获刑事案件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26.1%和34.4%。
市检察院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化解攻坚行动,打造“阳光检务”,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案件信息“网上公开” “掌上公开”;建立“公益保护督察员”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保护,在梨树、伊通等地,建立“生态检察保护示范区”,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司法保护;开展“保护黑土地资源、建设美丽乡村”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为保护黑土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平台,实现部分审判业务网上办;引入妇联、工会、律师等第三方调解力量,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减少群众诉累;开展“员额法官进网格”活动,建立员额法官与网格员点对点联络机制,形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工作合力;出台保护黑土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司法服务措施,积极发挥法律保障效能。
市司法局启动社会矛盾警示教育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党员志愿者送法进村屯献爱心活动,举办普法进社区活动94场,举办普法进农村活动191场,发放宣传折页68000余份;与市税务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同召开“解决无籍房问题”座谈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陆续为海丰园小区近200户居民办理住房产权证,解决了困扰群众20多年的住房无产权证的难题。
惠民服务为先
真心为民解忧
辽源市创新惠民举措,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召开群众座谈会21次,征求到群众意见204条,为群众办实事1843件,出台便民服务措施32项。
图片
辽源市公安局“快递警哥”为群众登门送证
市公安局在全市30个城区警务室、518个农村警务室开设户籍业务代办点,将社区民警、网格辅警、农村辅警打造成“快递警哥”,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为群众提供代办户籍业务和上门送证等服务1000余件,累计延长服务时间120余个小时;开展交通整治“亮尾”行动,采取有力举措,治理非机动车夜间出行的安全隐患。
市检察院深化“益民行动”,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检察监督,跟进调查并督促有关部门整改河道生活垃圾污染水质等环境卫生问题2处;设立职务犯罪案件律师接待专线,方便律师开展工作;建立心理疏导绿色通道,关切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心理问题;开展“法治进校园”线下巡讲活动和“空中课堂”线上巡讲活动,组织检察官走进学校为师生及家长讲解防范未成年人被性侵害的知识。
市法院拓宽网上立案渠道,开通律师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网上交费等功能;着力打造“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站解纷”的文明窗口;开展 “老赖”专项治理行动,限制高消费276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35人,办结有财产可执行的案件499起,执行到位金额4869.61万元;开展创建“我为企业保发展”“我为群众送诉服”“我为群众保家庭”“我为群众解纠纷”“我为群众保春耕”活动,两级法院开展活动达116次。
市司法局成立咨询预约室,解决了当事人办理公证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为522名当事人提供便利服务;成立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军人军属法律服务站、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残疾人法律援助站,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优质、便捷、普惠的法律服务。
秉持民意引领
彰显政法作为
通化市大力加强和改进服务群众工作,确保为民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到社区特困家庭和贫困农户家中走访,深入无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了解实情,协调有关单位解决求助事项17个,提供涉法咨询服务143次,收集违法犯罪线索12条;深入机关、学校、医院等358家单位纳谏求策,收到意见建议47条;召开管理服务对象代表座谈会24场,梳理出意见建议35条;开展“暖企助力”行动,走访企业241家,发放征求意见函4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31条,指导企业视频监控建设77次;依法查处侵害企业利益的经济案件10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2万余元。
市检察院组织干警为民主社区赠送医用口罩2000只、84消毒液2桶、酒精200斤和一次性手套2盒,助力社区战“疫”;为5户民营企业开展法律宣讲,建立警企微信工作群,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企业办实事10余件。通化县检察院组织干警走进二密镇马当村,入户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得到村民的认可。
图片
通化市法院诉讼中心工作人员入户为群众提供立案服务
市法院深入10余个困难企业巡回开庭,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开展献爱心活动,为50余名残障学生捐赠生活用品300余件;组织干警走访群众近1000人,走访企事业单位9家,征求意见建议47条,为群众和企业解决问题22个,出台服务举措13个;开展“老赖”专项治理行动,执结有财产可执行的案件129起,执行金额1500余万元。
市司法局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组织律师、机关干部多次深入机关、企业、社区、村屯开展普法活动,赠送法律书籍5000余册,发放《民法典宣传挂图》5000余套,发放便民联系卡1000多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下基层、查纠纷、解矛盾”专项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29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37件,成功调解132件,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挂图》和《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宣传手册》1万余份。
细化惠民措施
展现民生温度
白山市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细化工作任务56项,制定具体措施88项,推出系列便民服务举措。
图片
临江市公安局为群众解决落户问题收到锦旗
市公安局侦破涉民生案件160余起,侦破“盗抢骗”案件18起,为群众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1.53万元;开展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建立市县两级反电信诈骗中心,形成“打、防、管、控、宣”五位一体同步推进的工作合力;出台公安窗口周末延期服务、办证预约服务等措施,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证件。临江市公安局为大湖街道居民刘某解决23年“黑户”的问题,是为民实践活动显现“民生温度”的真实写照。
市检察院组织干警走访企业、社区、村屯等单位28家,走访群众2万余人,制定利企便民措施10项;办理信访事项243件次,受理申诉案件31起;为律师提供部分案件线上接待、阅卷申请、跨省异地阅卷、电子卷宗刻录和邮寄服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2起,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30个,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2起;组成检察官宣讲团,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13场。
市法院运用吉林移动微法院和吉林电子法院,推动网上立案常态化,立案1637起;设立特殊群体立案窗口,提供便民服务50余人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685起,适用率达87.81%;采用快审快结方式审理“盗抢骗”案件5起;开展专项治理“老赖”行动,对有执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黑名单120人,限制高消费1251人,罚款41.45万元;开展涉企案件违规执行行为排查176件。
市司法局依托人民调解开展“促和”行动,化解矛盾纠纷144起,调解案件275起;依托律师管理和法律援助开展“助企”行动,“法治体检”和回访企事业单位10家;依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开展“关爱”行动,走访社区矫正对象100余人,排查刑满释放人员1400余人;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开展“惠民”行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2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份,代写法律文书15份。
全市政法机关深化政法干警英模教育,组织开展“政法英模”选树活动,组建“政法英模”库,库内纳入英模候选对象360个,将从库中评选出 “优秀政法单位”45个、 “人民喜爱的政法干警” 50名;建立“选树典型与选人用人挂钩、与综合考评挂钩、与福利待遇挂钩”的机制,激励政法干警忠诚履职。
服务群众关切
推动形象提升
松原市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为民实践活动。
市公安局开展“一村(社区)一警一实事”活动,组织全市民警和驻村(社区)辅警走访辖区居民2万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341件,解决问题328个;不断优化“互联网+公安”平台建设,建成松原公安便民服务平台,覆盖全市124个派出所,实现民警与群众、企业零距离在线交流,开通公安窗口预约服务,实现网上排队、部分业务网上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网上服务22万余次,解答群众和企业咨询5000余次。
市检察院创新开展社区矫正交叉巡回监督检察工作,在99个司法所开展巡回检查,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开展;以进校园法治巡讲、邀请学生到检察院当小志愿者、人工智能机器人宣讲、组建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参与群众达13890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因案致贫的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聚焦河道黑臭、垃圾填埋、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监督。
市法院组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再提升活动,聚焦保护产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等8个方面,细化具体举措26项,着力解决企业维权“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等问题;以在线调解平台为依托,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行业机构的联系,配备在线调解员,义务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结合农民等群体的实际需求,创新司法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扶余市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扶余市支行联合将“无诉讼示范村”引入信用评价体系,让“无诉讼示范村”的村民在金融借贷方面得到更大的优惠。
图片
前郭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办理公证业务
市司法局开展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活动,组织司法干警开展“百姓说事点”386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2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开展“暖心窗口”创建活动,推出司法工作人员登门办理业务等便民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便利。
人民放在心上
爱民化作行动
白城市以为民实践活动为引领,打好主动仗,真正把教育整顿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
市公安局破获各类民生小案140起,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1起,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42.15万元,向群众拨打预警劝阻电话1964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向城区警务室下放“出具机动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证明”等业务办理权限12项;在车管所设置体检自助机,方便群众办理体检业务;科学调整校园周边路口信号灯的配时、增设限行标志和临时停车区域。
图片
白城市检察院送法进校园为学生义务普法
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辖区中小学生送去一堂法治课;组织业务骨干走进通榆县强胜村为村民做普法专题讲座,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人次;对12309检察服务中心和案件管理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律师通道、民营企业接待室,增加心理疏导、服务指引等服务项目,设立律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
市法院优化窗口立案登记流程,推广网上立案,开通跨区域立案平台,安排专人为群众自助立案提供指导服务;推进诉前调解,开展民商事案件一审诉前调解工作;开展农民工欠薪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为317名农民工追回欠薪331.9万元。
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将法律送到企业、机关、校园、社区、村镇,为群众和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次;在法律援助中心、鹤城公证处、仲裁委员会等窗口单位增设群众服务窗口,改进硬件服务设施,推出延时办理业务、上门办理业务、预约办理业务等服务举措,方便人民群众。
全市政法机关组织政法干警开展大走访活动120余次,走访村屯、社区60余个,学校7所,企业40余家,走访群众5000余人,走访社区矫正人员近200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发放书籍、传单3万余份,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为群众解决问题1000余个,解答群众咨询570余人次。
推行便民举措
提升服务能力
延边州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和案件线索,接受群众监督,召开群众座谈会120场,收集意见建议598条,已解决426个,出台便民举措6大类197项,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发放法律书籍6400余册。
州公安局出台侦办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指引;组织民警和辅警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开展大走访;完成金融单位武装押运车辆指定停车泊位施划工作;推行出入境流动办证“大棚车”、情报指挥中心接警回访、公安业务窗口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27项,为群众办实事128件,解决问题108个,解答群众咨询218人次。
州检察院开展为民实践活动47次,出台便民措施25项;开展作风问题大排查,着力整治工作人员“冷硬横推”等问题;开展控申接待文明窗口评比和检察干警爱民模范选树活动;组织检察人员深入社区、村屯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消除矛盾隐患;开展检察机关开放日活动,组织社区和村屯居民、企业职工、学校学生等群体走进检察机关,与检察官座谈交流,增进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
图片
延吉市法院朝阳川法庭为朝阳川镇长青村村民普法
州法院开展“小案”集中攻坚,审结“盗抢骗”案件18起;对3918起民事一审案件适用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6.70%;推进便捷立案,实现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办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工单3起;开展普法活动,送法进社区、村屯,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群众的认可;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组织干警走访案件33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8个;开展 “老赖”专项治理,强化部门联合信用惩戒的机制化建设,纳入失信人员名单57人,限制高消费245人。
州司法局建立 “律师调解工作室”与“律师调解员”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22家,配备律师调解员88名,调解案件10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开辟绿色通道,为出国群众加急公证核酸检测证书17人次;建立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152个、联系点449个,建成州、县(市)、乡(镇)、村屯(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聚力为民服务
解决群众难题
梅河口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为民实践活动。
市公安局以强化党建引领、开展矛盾化解、坚持多元宣传、关注食药安全、开启警校共建、拒绝远离毒品、夯实人口管理等7项工作为抓手,通过知识讲座、专项整治和常态化滚动排查相结合,突显服务群众的实效;集中警力开展破案攻坚,侦破刑事案件88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出动警力557人次,走访企业55家,走访矛盾纠纷家庭359个、718人,解决问题145个;开展反诈宣传、校园安全宣传覆盖辖区5万余人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着力整治交通乱象;加强和改进公安窗口对老年人的服务,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
图片
梅河口市检察院与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烟草制品整治工作会
市检察院开展创建“阳光梅检”活动,建成未成年人关护中心、未成年人办案区、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站,建立“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模式;与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含电子烟)问题清理整治联合工作组,出台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创建“暖心梅检”活动,将省院律师网站和“暖心梅检律师协作群”相结合,畅通“实体、电话、微信、邮箱”四位一体的律师阅卷渠道;开展创建“公益梅检”活动,持续深化“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对中小学校周边、农贸市场、食品外卖商家开展重点监督;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决战行动,投入扶贫资金45万元,为贫困村改造危房15户,改善居住环境45户。
市法院通过普法宣传、志愿服务、走访调查、创建文明窗口、柔性调解案件等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部分案件被害人家中实地走访,了解其家庭现实状况,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利用繁简分流、智能庭审等手段,高效审结婚姻家庭、买卖租赁等案件;与行政机关、乡镇街道和金融通讯等单位共同制定涵盖查人找物、联合惩戒、打击拒执的联动方案;创新送达调解同步进行的举措,提升民事案件送达的质量和效率;组建互联网纠纷合议庭,为未成年人向游戏商家追回游戏充值、网络打赏款。
市司法局开展群众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针对春耕时土地纠纷多发的问题,组织村屯人民调解力量,开展春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各乡镇调委会成功调解涉及春耕矛盾纠纷52件;组织干警到社区矫正人员和安置帮教人员家中走访153人次,做到每名干警走访一个村屯、一户企业、一名群众,至少解决一个问题并带回一条建议,目前,已走访企业14家、群众800余人,梳理出意见建议32条,全部整改到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全省政法系统“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政法干警担当新使命、彰显新作为,努力把教育整顿的成效转化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助推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吉林政法新业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文字:孙康 陈维达
图片